福建省泉州东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语文版.docVIP

福建省泉州东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语文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省泉州东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语文版 福建省泉州东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语文版 PAGE PAGEPAGE 4 福建省泉州东湖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语文版 《我爱这土地》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本诗的作者是        。 2.本诗写于1938年,你知道当时的的背景吗? 3.课文用一只鸟儿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喻,表达 。 4.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写作方法。读课文,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象征意义: 土地: 河流、风: 黎明: ⑵诗人对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描写,蕴涵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⑶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5.从诗中选一两句你有感受的东西,谈谈你的感受。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断章(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写了两组意象,第二组意象的意思是: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的形象或许又进入他人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B、诗人如同与读者面对面的聊天,“你”指的是读者,全诗明白如话,但又蕴含深意,耐人寻味。 C、诗歌把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 D、诗中主要词语(“你”“看”“风景”“装饰”等)反复出现,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情调。这不使人动情,却令人深思。 7、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作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第二部分: (一) 时间是一把剪刀      汪静之 时间是一把剪刀, 生命是一匹锦绮; 一节一节地剪去, 等到剪完的时候, 把一堆破布付之一炬! 时间是一根铁鞭, 生命是一树繁花; 一朵一朵地击落, 等到击完的时候, 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8.诗中运用两组不同比喻,来表达同一个思想: ⑴第一节把时间比成          ,生命比作         ,裁剪的结果是           。 ⑵第二节将时间比作          ,生命比作        ,击落后的结果是             。 9.诗人运用鲜明形象的比喻,为了说明什么? 10.诗人对“时间”形象的比喻,可以看作是诗人对         的形象描绘,是他        心情的间接表现。 11.诗的用韵严格: ⑴第一节是        句押韵,韵脚是          。 ⑵第二节是        句押韵,韵脚是          。 12.作者在诗中赋予“时间”的含义是什么? 13.根据诗的内容和形式,运用恰当的比喻,续写一节。 (二) 红的、白的、蓝的…… 它不是石子, 却能使滚滚波涛 在我们心中激起, 它不会飞, 却能把我们带到奥妙的寰宇。 它没有口, 却能让我听到, 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师的粉笔, ——老师用智慧和心灵深情地把它浇铸。 14、给这首诗加一个标题: 。 15、本诗运用的两种修辞手法是 和 。 16、第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是什么? 17、表达主题的句子是哪句? 18、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 带到奥妙的寰宇: 听到五洲四海的声响音律: 《我爱这土地》答案 1.艾青 2.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诗人对祖国的挚爱 4.⑴暴风雨打击着土地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象征着人民的悲愤和激怒;温柔的黎明象征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⑵对祖国的挚爱。 ⑶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5.略 6.B 7.A 8.⑴一把剪刀;一匹锦绮;一堆破布付之一炬⑵钱鞭;一树繁花;把满地残红踏入泥沙。 9.人生本来是美好的,可惜时间太残酷无情,随着时间的消逝,生命惨遭摧折。 10.当时艰难处境;苦闷 11.略 12.暗指当时的黑暗、冷酷的现实。 13.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14.老师的粉笔 15、排比;设问 16、各种颜色的粉笔 17、最后一句 18、科学知识的世界;世界每个地方的消息。

文档评论(0)

练习题大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