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名称:园林史课程代码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 : 园林史 课程代码 :6644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 . 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园林史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的专业课。它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园林艺术发
展历程、主要作品进行系统分析和总结,具有综合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先修课
程主要有美术、园林艺术原理、园林设计等。
二 ( 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不同风格、流派园林的艺术特点及其形成和
发展的基本历程 ; 熟悉著名的园林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和重要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 ;
把握园林艺术发展的主要趋势。课程基本要求为 :
1(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掌握园林史发展历程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
2( 正确分析园林发展过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主要园林流派的历史分期。
3( 掌握各主要园林风格流派形成的背景、主要艺术特点、重要作品和主要人物
4( 能正确进行中外园林的比较分析
5( 把握园林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 绪论
一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园林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关系的演
变,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及中国古
典园林的特点等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 一) 重点
识记 :
1( 园林的概念
2( 世界园林发展的 4 个阶段
3( 中国古典园林按隶属关系所划分的类型,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
等。 4(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各个时期对应的朝代及年代。
5(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理解 :
1( 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园林产生的关系 ;
2(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与园林的发展 ;
3( 园林意境
4( 古典园林的特点
应用 :
通过综述及资料分析,比较中西园林风格差异。
( 二) 次重点
识记 :
1( F.L. 奥姆斯台德和 E.霍华德对现代园林的贡献。 理解 :
1( 园林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 比较规则式园林与自然式园林的特点。 3( 园林四大要素及其在园林中的
作用。 应用 :
能够从要素入手,对园林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 三 ) 一般
识记 :
1( 瑶池、悬圃、伊甸园、极乐世界、天园 ; 2( 中国古典园林按基址的选择和
开发方式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理解 :
中国古典园林史分期与中国社会发展史之间的关系。 应用 :
通过文献阅读,深化对园林发展阶段的认识。
第二章 : 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 ( 公元前 11 世纪——公元 220 年)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和早期园林的发展进程,了解中国早期园林的主
要内容和
基本特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 一) 重点
识记 :
1(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
2( 囿; 台; 一池三山 ;
3( 天人合一的概念及其对园林的影响 4( 上林苑的主要内容和成就。
5( 建章宫的主要内容。
6( 秦、汉主要皇家园林作品的名称、地点 理解 :
1(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的三大意识形态因素 ( 天人合一、君子比德与神仙思想 );
2( 一池三山对园林发展的意义。
3( 生成期园林的主要特点
应用 :
1( 本时期古典园林的图示表现与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我们的大脑》教学设计.docx
- 贵州省2024年高三年级4月适应性考试 地理试卷.docx
- GEUPS维护及故障讲课文档.ppt VIP
- 触摸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docx VIP
- 路桥施工计算手册.docx
- 年产50吨瑞舒伐他汀钙、5吨匹伐他汀钙、50吨恩格列净、50吨恩格列净中间体EM1、5吨贝曲西班马来酸盐、200吨阿托伐他汀中间体B-4、200吨瑞舒伐他汀中间体D-1等产品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六年级美术上册《劳动最光荣》课件.ppt
- 抖音直播间1000个违禁词(一举夺葵版).docx
- 反渗透法海水淡化产品水水质控制指标及水质调整措施.pdf VIP
- 《论语》论仁、孝、君子、教育.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