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西方文论教程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文论.pptVIP

新编西方文论教程教学课件-第十五章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文论.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1930—2004)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美学家、思想家,解构主义思潮的主要创始人和代表人物。1930年出生于法属阿尔及利亚的一个犹太裔家庭。 1949年回到法国攻读哲学,后来又到哈佛大学继续深造。回国后,德里达成为杂志《太凯尔》的核心人物 1960年,德里达任教于巴黎大学,1965年开始在母校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哲学。20世纪70年代起,德里达定期赴美讲学,成为美国数所大学的访问教授。德里达的哲学思想在20世纪中后期的欧美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 主要著作:《论文字学》、《言语和现象:胡塞尔现象学的符号问题概论》、《文本与差异》、《哲学的边缘》、《继续生存》、《明信片》、《人的目的》、《马克思的幽灵》 等 一、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 《论文字学》:解构主义思潮的经典之作 “文字学”(grammtologie)应该被看作解构主义思潮作为一门正式科学的恰当名称,其终极目标在于消解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逻各斯中心主义”,亦即意义中心主义。 逻各斯中心主义表现为一种语音中心主义 ·享有一个拉丁词源“logos” ·“logos”同时具有“思考”和“言说”的双重含义 ·语音中心主义的危害:一味强调作为“言语”的语音天生的 优越地位 自古希腊以降的语音中心主义 “文字始终是派生的、偶然的、特殊的、外在的,它是能指即语音的再现。亚里士多德、卢梭和黑格尔将它称为‘符号的符号’” —— [法]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 一、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 逻各斯中心主义是错误的 语音与文字难以分离,都呈现出所指的含混性、互文性 文学特征:隐喻——读者无法捕捉意义中心 “隐喻是使我感到绝望的东西之一,写作不能独立于世界……写作是无助的,它不能独立生存,它既是游戏,也是绝望。” ——[法]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 目的( “试图提出一些批判性解读的问题”) 力图从根本上消除任何中心、权威、本质的可能存在,以差异性、多元性、不确定性取代传统形而上学所重视的总体性、同一性与完满性。 二、打破哲学与文学的对立 文学与真理的阻隔 柏拉图: 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学艺术与“理念”隔了三层,只能“分有”、“模仿”永恒绝对的理念,而自身永远不能真正洞见理念 否定哲学、文学的对立 ·哲学、文学无本质区别——于隐喻相关的符号系统 ·区别: 1、文学始终承认自身植根于、源起于隐喻之中 2、哲学则否认自身依赖隐喻手段,总是宣称彻底超越了文本的隐喻结构 ,用一种“白色神话”的自我欺骗方式掩盖了哲学存在的本真面目 二、打破哲学与文学的对立 “白色神话”双重含义 其一,指构成哲学自身存在基础的隐喻结构,好像是用白色墨水书写的文字,虽然眼睛无法看到,但作为一种潜在文本,只要置于特殊的境况之中就可明显看出。 其二,指欧洲白种人的传统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这白色神话反映并且重组了西方的文化:白种人把他自己的神话,印欧语系的神话,他自己的逻各斯,即他自己的方言的‘范式’,当成了他必须依然希望称作‘理性’的普遍形式。” ——《西方美学通史》(第七卷) 三、阅读策略与写作思想 阅读策略 文本之外一无所有——关注文本自身的内部矛盾,隐而不显的零乱性、不确定性、多元性 文本阅读——不无主观误读性的个体体验 写作思想 由于作品的终极意义难以确定,写作就不可能实现传统理论所说的某种意义的表达,而只能是一个制造踪迹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实际上也就不存在了 新名词的创造 “印迹”、“分延”、“播撒” 第五节 巴赫金的文艺观 一、复调小说理论 二、“狂欢化”理论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 (Михаил МихаЙлович Ъахтин,1895—1975) 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世界知名的符号学家苏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对文艺学、民俗学、人类学、心理学都有巨大影响。 1918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文史系。 自幼习德语、法语、古拉丁语,后来又学丹麦语和意大利语,广读文学哲学著作,热衷现代诗歌,尤其喜欢普希金和波得莱尔。 1924年到列宁格勒(彼得堡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