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知识学习.ppt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1/9/12 * (三)、病理 诸 种 病 因 ↗ → ↘ 时热疫毒侵入→热毒雍盛 湿邪蕴结中焦 脾虚血亏→肝血不足→肝脉失养 鼓胀、积聚日久→气滞血淤 砂石、虫体────── ̄ ↘ ↗ 从热化→湿热交蒸 从寒化→寒湿阻遏 ↗ ↘ 阻滞胆道 ↘ ↗ 脾胃升降失职 ↗ ↘ 邪入营血、内陷心包→急黄 — — _ ↘ ↗ 肝胆失于疏泄 胆汁不循常道 外溢肌肤、下注膀胱 黄疸 — 2021/9/12 * 以上因时热疫毒侵入、湿热交蒸、砂石及虫体阻滞胆道等而致的黄疸,多属阳黄的范围。 因寒湿阻遏、脾虚血亏、淤血阻滞所致的黄疸,多属阴黄的范围。 阳黄与阴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阳黄迁延日久失治或过用苦寒药物,使脾阳受损,可转为阴黄;阴黄过用温燥之药,伤阴化燥,或由于重感外邪,湿热内蒸,也可转为阳黄,此种阳黄为虚实夹杂之证。 2021/9/12 * (四)、病理性质 阳黄之证多属实; 阴黄多为虚实夹杂。 2021/9/12 * (五)转归和预后 ●阳黄,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消退较易; ●阴黄,起病较缓,病程缠绵,消退较慢; ●急黄,为阳黄重证,湿热疫毒炽盛,则病情危笃,若不积极救治,常可危及生命。 ●黄疸久治不愈,肝脾血淤,可转化为积聚、鼓胀等病。 2021/9/12 *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目黄、尿黄、肤黄,其中以目黄为特征; 2、伴随证:纳差,恶心呕吐,胁腹胀痛等; 3、常有外感湿热疫度毒,内伤酒食不节,或有胁痛积聚等病史; 4、实验室检查:黄疸指数(包括总胆红素、直胆、间胆)、肝功能、肝炎病毒检测、肝胆脾B超、肝脏CT、MRI、消化内镜、ERCP及肝穿刺活检等。 2021/9/12 * 注意:检查黄疸时,必须在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白睛黄染,需与球结膜下脂肪沉着相区别,前者分布均匀,遍及整个白睛,无突起,后者分布散在,略突起,多聚目内眦处,40岁以上成人多见。 2021/9/12 * (二)、鉴别诊断 1、黄疸与萎黄 1)病因不同:前者与外邪疫毒、饮食劳倦、病后转化有关;后者为饥饱劳倦、食滞虫积、病后失养有关。 2)主证不同:前者为身、目、尿黄;后者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 3病机不同:前者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后者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 2021/9/12 * 2、辨阳黄与阴黄 阳黄:发病较急,病程较短,黄色鲜      明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阴黄:发病较缓,病程较长,黄色晦     暗如烟熏,舌苔白腻,脉濡或沉迟。 黄疸 2021/9/12 * 3、辨危重证候 当黄疸出现迅速且急速加深,身目呈深黄色,并伴有持续高热不退,或顽固性的恶心呕吐,不能进食,或腹胀进行性加重,喘满不已,甚则出现腹水或不同部位的出血,如纽血、便血、呕血等 或嗜睡、烦躁、昏迷,或体有异气,尿少甚则尿闭,均为黄疸危重症候,当积极抢救。 2021/9/12 *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黄疸的辨证应以阴阳为纲: 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其中有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疫毒炽盛的不同; 阴黄,以脾虚寒湿为主,注意有无血瘀,同时结合黄疸的色泽、病史、症状等来辨。 2021/9/12 * (二)治疗要点 1、退黄:选用利湿退黄的药物,如:茵陈、金钱草、虎杖、田基草、青蒿、龙胆草等,其中茵陈为古今治黄的首选药物(常用量为15-30g,病情严重时可用100-120g,煎药时要后下,以煎十分钟为宜)。 2、利尿渗湿:《金匮要略》说:“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通利小便的方法,是治疗黄疸的一个重要方法,常选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滑石、通草等药物,通利小便,使湿邪外出而黄退。 2021/9/12 * 3、活血祛瘀:黄疸一病,病在血脉,使用活血化淤药后,能加速退黄,且使胁痛、痞块等症状改善,临床常用:丹参、赤芍、泽兰、桃仁、红花等药。 4、清热解毒:元·孙元贤在《南北经验医方大成》一书中提到治疗黄疸,应“分利为先,解毒次之”,目前临床常用本法治疗黄疸,特别对于湿热黄疸和急黄尤为重要,常用二花、连翘、大青叶、板兰根、黄芩、蒲公英、野菊花等。 2021/9/12 * (三)证治分类 1、阳黄 (1)湿热蕴结,热重于湿 【主症】目黄身黄,色鲜明如橘子色,发热口渴,心中懊侬,恶心呕吐,小便短少而深黄,大便秘结,腹胀满不适,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病机】湿热交蒸,熏蒸肝胆,胆汁外溢 【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方法】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大黄) 2021/9/12 * 加减 ①酌加黄柏、车前子、猪苓、茯苓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