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考前精典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和记叙文》合辑.pdf

【2020】高考语文考前精典专题《论述类文本阅读和记叙文》合辑.pdf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0 】高考语文考前精典专题 专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 (2019 ·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 共 9 分,每小题 3 分 ) 所谓“被遗忘权”, 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 有权被互联网遗忘, 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 数字化、 廉价的存储器、 易于提取、 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 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 使得海量 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 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 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 遗忘变得困难, 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 的出现, 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 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 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 “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 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 信息, 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 进一步说, 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 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 “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 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 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 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 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 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 “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 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 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 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 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 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 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 想象未来, 而不 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 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 人成为数据的表征, 个人生活 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 即“我是” 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 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 劝服、 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 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 而是客观的数 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 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 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建构 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 并塑造我们的认同。 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 而 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 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

文档评论(0)

缤纷生活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2000055000022
认证主体深圳市宸艺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CDT06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