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萨克族跨国文化特征及其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新疆哈萨克族跨国文化特征及其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新疆哈萨克族与中亚国家的哈萨克族有同源关系。15世纪中叶,月即别部落联盟白帐发生分裂,一部分成为月即别——哈萨克人的部落脱离出来迁徙到楚河流域和塔拉斯河流域,尔后建立了自己独立的政治实体——哈萨克汗国,到16世纪初哈萨克民族基本形成。16世纪60年代,哈萨克汗国分为三个玉兹,曾一度臣服于准噶尔部。18世纪中叶,清政府派遣大军平定准噶尔,使哈萨克三个玉兹先后归顺清朝管辖。19世纪中叶,沙俄侵占了哈萨克草原大片领土后开始向中国西北边境进犯,并迫使清政府于1864年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81年签订《中俄伊犁条约》、1882年签订《中俄伊犁界约》、1883年签订《中俄塔城界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将原属中国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强行划入沙俄版图。此后,不愿意归顺沙俄的哈萨克人纷纷迁入中国境内,他们落居于中国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山等地。十月革命后,约有20万哈萨克人相继逃入新疆境内的伊犁、喀什等地。由此,哈萨克族成为跨国民族。 新疆哈萨克族与境外同胞有生命的遗传因子,这是生理性的联系,同时也有着文化遗传因子,文化上有多重联系,体现在语言、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 一 新疆哈萨克族跨国文化特征 (一)语言上的互通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又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实践和文化交流的最基本信息载体。新疆哈萨克族与境外同胞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语言。由于语言有巨大的稳定性,新疆哈萨克族与境外同胞对本民族语言恪守程度一直较高,本民族语言一般为第一使用语言。从我国看,政府为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受到社会尊重,并得到广泛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为了帮助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党和国家还创办了民族出版社,用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等民族文字出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门类书刊。各民族自治地方也有本民族的出版社,用本民族语文出版报刊。“2006年,我国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图书达5931种,6581万册,分别是1952年的9.6倍和10倍;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杂志有192种,651万份,分别是1952年的12.8倍和3.9倍;用少数民族文字出版的报纸有82种,1.18亿份,分别是1952年的4.1倍和4倍。”[1]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朝鲜语对少数民族地区广播,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形成了对外覆盖能力,“2006年,民族自治地方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88.2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2.35%。”[1]新疆长期以来实行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民族语言政策。《新疆日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机关报,是全国唯一的一家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4种文字出版的省级党报。目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少数民族语言广播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柯尔克孜语4种。2009年底全疆广播综合覆盖率达到94.4%,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94.78%。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其中,基础教育阶段采用了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7种语言进行教学。对民族语言的保护,使哈萨克族既有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力,保护了语言的多样性,也使哈萨克族与境外同胞在语言使用上有一致性。 从中亚语言使用情况看,早期本民族语言与俄语并用情况较为突出。沙皇俄国征服中亚之后,进而对居住在边疆地区的非俄罗斯民族推行大俄罗斯沙文主义。“沙俄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统治,制定了‘义务国语制’,强制推行俄语,歧视和排挤少数民族语言,对非俄罗斯民族实行俄罗斯化”。[2]苏维埃时期为了发展中亚和哈萨克草原地区的工业化,成千上万的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族工人、农民和工程技术人员迁居中亚,开垦土地及创建工厂企业。随着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中亚地区的居民流动增强,这不仅改变了中亚的人口结构,加速了这里的民族多样化,同时也出现了语言的复杂化。由于多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联系的日趋频繁,俄语作为当时苏联国内通用语言,在其社会中担负着重要的语言功能,成为多民族交往的媒介。各民族深受俄罗斯语的影响,并分别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本民族语和俄语进行交际。 中亚各国独立之后,新的国家着力于复兴主体民族文化、语言,主体民族的语言相继成为国语,并开始大力推广和普及国语的活动。如“哈萨克斯坦还把是否掌握哈萨克语作为晋职晋级的条件和标准,在全国推行;在大中小学开设哈语课程,规定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