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pptx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文言文二则》.pptx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8. 文言文二则;作者介绍;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字词乐园;字词乐园;字词乐园;;;字词乐园;新课导入; 胤 恭 勤 不 倦,博 学 多 通。家 贫 不 常 得 油,夏 月 则 练 囊 盛 数 十 萤 火 以 照 书,以 夜 继 日 焉。;胤 恭 勤 不 倦;渊博(的)学识多通晓;; 提示: 1.﹝则﹞就。 2.﹝练囊﹞白色帛绢做的口袋。 3.﹝以﹞用来。;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车胤肃静勤奋不知疲倦,通晓多很渊博的学识。家里贫苦不能常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1.讨论:你心中的车胤是个怎样的人?;2.结合具体的句子分析。;3.车胤最主要的品质是什么?文中哪个词?;;;恭勤不倦;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隔壁烛光透不过来,匡衡就在墙壁凿了一个洞引进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最终匡衡成了有学识的人。;;;18. 文言文二则;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李白的成功,是他努力得来的。曾经的他,也是一个和大家一样的天真少年,究竟是什么事触动了他呢?今天我们来学一学《铁杵成针》的故事。;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学习新知;;;;学习新知;学习新知; 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学习新知;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学习新知; 示例:大诗人李白小时候十分贪玩,他在磨针溪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准备离开。他在离开的途中路过一条小溪,偶遇一位老妇人,她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准备做成针。李白受到启发,于是就返回去继续完成学业。;学习新知;学习新知;学习新知;;( )过是(这)溪,逢老媪( )方( )磨铁杵。( )问之(她),曰(说):“欲(想要)作针。”太白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还卒( )业。;问题探究; 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三??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理解了内容,选择其中的方法趣味诵读;理解了内容,选择其中的方法趣味诵读;(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认准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读书未成,弃去;1.同桌互相讲故事。    2.背诵课文。 ;18 文言文二则;;二、字词理解。;2.照样子,用组词的方法来解释加点字。 例:胤恭勤不倦。(疲倦) (1)胤恭勤不倦。 ( ) (2)博学多通。 ( ) (3)未成,弃去。 ( );3.“卒”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如图所示,下列句子中的“卒”分别选哪个义项? (1)七月卒,年七十一。 ( )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4.下列成语与“铁杵成针”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水滴石穿 B.恍然大悟 C.点石成金 D.粗中有细;三、用自己的话写一写下面句子的意思。;一、《囊萤夜读》:苦读不辍;2.认识车胤 (1)车胤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用文中词语填空) (2)“家贫不常得油”中“贫”是_______的意思,这句话交代了车胤囊萤夜读的___________。;(3)他是怎样克服困难读书的?你从中体会到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成针》:坚持不懈;2.知文意 (1)李太白在山中读书时,对待学习,刚开始的行为是“_____ _________”,后来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他的行为发生这样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填空);(2)对“太白感其意,还卒业”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文档评论(0)

长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