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阅读答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赠刘景文阅读答案 赠刘景文阅读答案 赠刘景文阅读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出现了苏轼的古诗《赠刘景文》。我在网上查看了资料,“这首诗是在元祐五年苏轼在杭州任知州时作的。《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秋末冬初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秋末冬初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时的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说实话,初读时真不喜欢这首诗,看完网上的资料更加感到教学的困难。如果把上面的这些内容讲给学生听,无疑是自找麻烦。再读课文,我决定从诗题中的“赠”出发,紧扣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诗人与好友分别之情。 上课伊始,我开门见山地给学生简单地介绍了苏轼,并且让学生找出诗中的另一个人物名字。学生很快找到了“刘景文”。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赠”是什么意思。一部分孩子知道是赠送的意思。我顺势讲解:“没错!苏轼和刘景文是好朋友,这首诗是在他们即将分别得时候,苏轼专门写来赠送给刘景文的。”简单几句概括了写作背景,把学生拉到了几千年那个离别的场景中。 “大家认真地读读诗,想一想苏轼和刘景文是在什么季节分手的?你是从哪些地方发现的?”第一个问题一出,孩子们饶有兴趣地读起来,找起来。能动手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率的。很快孩子们就找到“荷尽”“菊残”“傲霜枝”“橙黄橘绿”等词中,明白了此诗作于秋末冬初之时。孩子们的领悟能力让我刮目相看,没想到这样的放手不仅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借着学生的回答和一些相应的图片,我简单地串讲了古诗的第一、 二、四句,孩子们对诗句有了更直观一些的了解。 接着我用了第二个问题进行过渡:“苏轼为什么要写这些景物?”孩子们很快找到了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并且很容易地理解了苏轼写景是为了让好友刘景文记住这些景物。 接着我的第三个问题随即而出:“这个苏轼真有意思,马上就要和好友天各一方,再次相见还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按道理苏轼应该要祝福刘景文好好保重或者不要忘记老友之类的话。可他只字未提,仅仅让刘景文记住这样一些景物,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们把视线重新回到了课本上,有的默读,有的轻声吟诵起最后两句,俨然一个苏轼再世。好几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一个孩子举手,我有点紧张了,让二年级的孩子理解借物抒情确实是难了点。课问题已经出来了,孩子们也在认真地思索。如果现在由我来解答,我真怕破坏的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产生对我的依赖。正当我骑虎难下之时,一个小姑娘举起手来,我像捡了根救命草似的赶紧请她来回答。 “苏轼让刘景文记住这些景物,是因为他们是在这样季节里分手的,他希望以后刘景文再见到这样的景物时,能够马上想起自己。”多好的孩子呀!一语道破天机。我看到班里有些孩子已经露出赞同的微笑,有些孩子还似懂非懂的。于是我又让这个小姑娘再重复了一次,并且对她的回答送来了赞赏的掌声。 “平时如果有好朋友要离开我们的时候,我们总是会送一点小礼物,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布偶玩具。目的就是希望好友能在看到礼物的时候想起自己。苏轼没有礼物送给刘景文,而是选择在这样的季节和好友分别,让这深秋的美景带着自己的离愁别绪一起深深地刻在刘景文的脑海中。以后每年的这个时候,他们即使天各一方,也能想起彼此。”我的简单小结让孩子们了解了苏轼的良苦用心,也更让孩子们体会到了苏轼当时的心情。 低年级的孩子学古诗,只要求读懂诗的主要意思就可以了。但是单靠老师逐句串讲,只会破坏古诗原有的韵味,事倍功半。鉴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必须更多地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识字、学词、析句、明理,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低年级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加强阅读指导,让他们从中体味古诗的美感。

文档评论(0)

软件开发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十余年的软件行业耕耘,可承接各类需求

认证主体深圳鼎云文化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G24KH9F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