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docx

《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docx

  1. 1、本文档共1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试行)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12月 前 言 为规范和指导四川省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6】6号)等文件要求,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托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本导则。 编制组经过广泛调研,深入分析各地海绵城市建设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吸收相关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我省实际,参考了住建部颁发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及省内外相关标准、规范、导则等,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技术导则。 本导则共分9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建设标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维护管理、实施评估、附则。 本导则由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马鞍街11号,邮政编码:610081)。 主编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主要起草人: 主要审查人: 目 次 TOC \o 1-3 \h \u 1 总 则 1 2 术 语 3 3 建设标准 7 3.1 一般规定 7 3.2 年径流总量控制 8 3.3 年径流污染控制 8 3.4 排水防涝标准 9 3.5 雨水资源利用 10 4 规 划 12 4.1 一般规定 12 4.2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 13 4.3 海绵城市详细规划编制 14 4.4 规划管理实施 20 5 设 计 24 5.1 系统方案 24 5.2 建筑与小区 29 5.3 道路与广场 34 5.4 公园与绿地 41 5.5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 49 5.6 城市水系 53 6 工程建设 58 6.1 建筑与小区 58 6.2 道路与广场 60 6.3 公园与绿地 61 6.4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 63 6.5 城市水系 63 7 维护管理 65 7.1 一般规定 65 7.2 建筑与小区 65 7.3 道路与广场 67 7.4 公园与绿地 68 7.5 城市排水防涝设施 70 7.6 城市水系 71 8 实施评估 73 8.1 实施效果评估 73 8.2 平台建设 76 9 附 则 77 附录A 相关规范和文件 78 附录B 海绵城市建设流程 80 附录C 四川省年最大24h点雨量均值等值线 84 附录D 四川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 85 附录E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与设计降雨量之间的关系 87 附录F 低影响开发设施径流污染控制率经验值 89 附录G 控规阶段海绵城市详细规划相关指标 90 附录H 海绵城市相关设施规划配置 94 附录J 低影响开发设施设计计算 95 PAGE 52 1 总 则 1.0.1 为深化落实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规范和指导全省海绵城市相关规划编制、项目设计、工程建设、运营维护、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等工作,使海绵城市建设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制定本技术导则。 1.0.2 本导则适用于四川省内与海绵城市相关的各类规划编制以及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中配套海绵工程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与实施评估。 1.0.3 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同时各地还应坚持 “保障配套、分类施策、财政支持、机制创新”,注重对“山水林田湖草”等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1.0.4 海绵城市建设涵盖城市“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文化”等方面,包括“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应统筹协调好源头减排系统、雨水排放系统和防涝系统。 1.0.5 海绵城市建设应以批准的城市(镇)总体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为主要依据,与城市(镇)排水防涝、城市水系、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综合管廊和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和设计相协调。 1.0.6 海绵城市建设需规划、建筑、给排水、园林、水利、道路、环保、气象等专业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各系统建设指标应符合国家和各地海绵城市相关规定,并应达到规划确定的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1.0.7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应与项目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 1.0.8 海绵城市建设工程的实施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水

文档评论(0)

9242518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