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2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参考解答 一、 国际物理(或世界物理). 相对论;光的量子性 评分标准: 本题 10 分.第 1 小问 4 分.第 2 小问 6 分(填写任意两项爱因斯坦的成果只要正确都给 6 分). 二、找个地方把弹簧测力计悬挂好,取一段细线做成一环,挂在 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让直尺穿在细环中,环与直尺的接触点就 是直尺的悬挂点,它将尺分为长短不等的两段.用细线栓住木块 G 挂在直尺较短的一段上,细心调节直尺悬挂点及木块悬挂点的位 x1 置,使直尺平衡在水平位置(为提高测量精度,尽量使二悬挂点 0 x2 M 相距远些),如图所示.设木块质量为 m,直尺质量为 M.记下 二悬挂点在直尺上的读数 x1、 x2,弹簧测力计读数 G.由平衡条 件和图中所设的直尺零刻度线的位置有 m (m M ) g G mg( x2 x1 ) Mg l x2 2 (1) 、 ( 2) 式联立可得 m G l 2x2 g l 2x1 M 2G x2 x1 g l 2x1 评分标准:本题 17 分. 正确画出装置示意图给 5 分.( 1)式、( 2)式各 4 分,( 3)式、( 4)式各 2 分. 三、 S S M M r S R r S O O 2R N 2R O N  (1) (2) (3) (4) 图 1 图 2 自 S 作球的切线 S ,并画出 S 经管壁反射形成的虚像点 S ,及由 S 画出球面的切线 S N,如图 1 所 示,由图可看出,只要 S M 和 S N 之间有一夹角,则筒壁对从 S 向右的光线的反射光线就有一部分进入球 的右方,不会完全落在球上被吸收. 由图可看出,如果 r 的大小恰能使 S N 与 S M 重合,如图 2,则 r 就是题所要求的筒的内半径的最大值. 这 时 SM 与 MN 的交点到球心的距离 MO 就是所要求的筒的半径 r.由图 2 可得 R R (1) r 1 sin2 cos 由几何关系可知 sin R 2R ( 2) 由( 1)、( 2)式得 r 2 3 R (3) 3 评分标准:本题 18 分. 给出必要的说明占 8 分,求出 r 占 10 分. 四、由巴耳末—里德伯公式 1 R( 1 1 ) k 2 n2 可知赖曼系波长最长的光是氢原子由 n = 2→ k = 1 跃迁时发出的,其波长的倒数 1 3R (1) 4 对应的光子能量为 Ehc 1 3Rhc (2) 12 4 12 式中 h 为普朗克常量.巴耳末系波长最短的光是氢原子由 n = ∞ → k = 2 跃迁时发出的,其波长的倒数 1 R (3) 4 对应的光子能量 Rhc (4) E2 4 用 A 表示该金属的逸出功,则 eU1 和 eU 2 分别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 3Rhc A (5) eU1 4 Rhc A (6) eU 2 4 解得 A e (U 1 3U 2 ) (7) 2 h 2e(U 1 U 2 ) (8) Rc 评分标准:本题 20 分. (1)式 3 分, (2)式 2 分, (3)式 3 分, (4)式 2 分, (5)、 (6)式各 3 分 , (7)、 (8)式各 2 分. 五、设 A 与 B 碰撞前 A 的速度为 v0,碰后 A 与 B 的速度分别为 v1 与 V1,由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v 0 mv1 kmV1 (1) 1 mv 02 1 mv12 1 kmV12 (2) 2 2 2 由此解得 v1 (k 1) v 0 (3) k 1 V1 2 v 0 (4) k 1 为使 A 能回到坡上,要求 v10,这导致 k1;为使 A 从坡上滑下后再能追上 B,应有 v1 V1 ,即 (k 1) 2 ,这导致 k 3 ,于是,为使第二次碰撞能发生,要求 k 3 (5) 对于第二次碰撞,令 v2 和 V2 分别表示碰后 A 和 B 的速度,同样由动量守恒及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m( v 1 ) kmV1 mv2 kmV2 1 mv2 1 kmV 2 1 mv 2 1 kmV 2 2 2 2 2 由此解得 v2 4k (k 1) 2 (6) ( k 1) 2 v0 V2 4(k 1) v 0 (7) ( k 1) 2 若 v2 ,则一定不会发生第三次碰撞,若 2 ,且 v 2 V ,则会发生第三次碰撞.故为使第三次碰 0 v 0 2 撞不会发生,要求 A 第三次从坡上滑下后速度的大小 ( v 2 ) 不大于 B 速度的大小 V2 ,即 v 2 V2 (8) 由 (6)、( 7)、( 8)式得 k 2 10k 5 0 ( 9) 由 2 k -10 k + 5 = 0 可求得 k 10

文档评论(0)

eyf398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