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利什曼原虫1.pptxVIP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章 鞭 毛 虫; 利什曼原虫 锥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 阴道毛滴虫等 ;;利什曼原虫是细胞内寄生的鞭毛虫,种类繁多。 一、发育特点 前鞭毛体 :白蛉的消化道内 无鞭毛体: 单核巨噬细胞内 在流行病学上白蛉是脊椎动物的传播媒介。;二、分类; (1)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 有许多种类寄生于皮肤的巨噬细胞内。引起皮肤利什曼病. ;(2)内脏利什曼病: 少数寄生于内脏巨噬细胞内引起内脏利什曼病. ; 人体四种利什曼原虫;第一节杜氏利什曼原虫; 一. 形态学; 无鞭毛体示意图;;前鞭毛体((promastigote): ;杜氏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二.生活史示意图;二.生活史;(二)在白蛉体内; 白 蛉;两 性 白 岭;生活史小结;三. 致 病;大量的无鞭毛体在巨嗜细胞内繁殖使其 1.细胞增生:(巨嗜细胞和浆细胞增生)可使肝、脾(95%)、骨髓、淋巴结肿大。 ;;(2)贫血原因 1) 脾肿大 2) 脾的功能亢进 3)红细胞受到破坏 4)免疫溶血 ; 肝 脾 肿 大;(3)溶血: 试验证明,患者的红细胞表面有利什曼的抗原;原虫的代谢产物中有1~2个抗原与人相同。因而机体产生的抗利什曼的抗体有可能直接与细胞膜结合,然后补体参与导致溶血。;2、肝功能减退 使得血浆中总蛋白量减少,如肝受损蛋白明显下降;肾受损,球蛋白明显升高,两着比例倒置。 3、患者免疫无反应状态 ;其原因原虫繁殖过快;抗原过多。即患者缺少有效获得性免疫。 常见的并发症:肺炎、走马疳、痢疾及其他的传染病。病死率较高,若经治疗,痊愈率达95%以上。;二、黑热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1.皮肤型黑热病(post-kala-azar dermai leishmaniasis,PKDL) 2.淋巴型黑热病[lymph glands visceral leishmaniasis(LGVL)] 3.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利什曼病皮肤型;酷似瘤型麻风;我国:苏州首次发现3例50年至今已发现100余例。1988年统计55.0%为皮肤与内脏损害同时并发,35%的病人发生在内脏病变消失多年之后,10%即没有内脏感染也没有也没有黑热病史。;临床表现: 全身多出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股部最多见,其次是颈部、腋下和上滑??,再次是耳后,锁骨上和腋窝处,一般为花生米和蚕豆大小,局部无明显压痛或水肿摘取淋巴结连续切片,可查见利什曼原虫。;;鼻中隔缺损、鼻粘膜病变;黑热病病人脾肿大;四. 诊 断;五.流行病学;第四节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1836年首次在德国发现。呈全球性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如美国250万/年;英国100万/年。在国内,一般城市感染率高于农村,集体机构的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 ;一.形态学;阴道毛滴虫示意图;阴道毛滴虫染色标本;二.生活史;三. 致 病;2.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 腰痛、月经不调、不孕症等 3.男性患者: 呈隐性感染,常致配偶的重复感染,俗称“乒乓感染” ;四. 病原诊断;五.流行病学;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性的接触 间接接触:公共浴具 ;六. 防 治;常用药物: 甲硝唑(0.2g,3次/日,7-10天) 局部用药(扁 桃 酸 栓 100mg) 替硝唑(单 剂 2g 钝 服);二、分类; 一. 形态学;(二)在白蛉体内;三. 致 病;二、黑热病的特殊临床表现 1.皮肤型黑热病(post-kala-azar dermai leishmaniasis,PKDL) 2.淋巴型黑热病[lymph glands visceral leishmaniasis(LGVL)] 3.皮肤利什曼病(cutaneous leishmaniasis);利什曼病皮肤型;我国:苏州首次发现3例50年至今已发现100余例。1988年统计55.0%为皮肤与内脏损害同时并发,35%的病人发生在内脏病变消失多年之后,10%即没有内脏感染也没有也没有黑热病史。;一.形态学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