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成长型思维.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成长指导课程背景 学生成长指导课程是我校的校本必修课程,1+3贯通项目班每周一节课程。本课程旨在从心理适应、认识自我、学业规划、生涯发展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4年的学习生活,提升对自我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业规划和生涯发展,从而培养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本课程拟经过一轮课程教学撰写校本教材。课程的素材及活动基于本校本班学生的实际,由任课教师查阅大量研究文献和相关书籍设计而成。?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使其具有自我管理和抗挫折能力,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成长型思维概念最早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Carol?Dweck)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卡罗尔·德韦克(Carol?Dweck)团队根据对人的智力和能力发展的不同认知,提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相较于将智力和能力视为一成不变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相信智力和能力可改变、可培养的“成长型思维模式”更看重努力而非聪明的作用,是学生积极发展的内部动力(Dweck,?2006)。? 相关研究表明,人的毕生发展期间,正常大脑具有根据经验与学习而重组神经路径的终身能力,即大脑具有可塑性。大脑可塑性,通常指中枢神经系统改变其现有结构和功能的生理机制或过程以应对环境变化(如经验、学习、训练或受伤)的能力,其机制包括形成更多新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和突触,以及加强现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等。近年来大量的脑科学研究结果表明,大量的练习和不断的努力会加强神经联结。反复练习不仅能让人在某一方面的技能表现得更加出色,而且可以带来?大脑结构的变化。例如:智力水平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升(Ramsden?et?al.,2012)。一些实验研究发现,短时间密集的知识学习,如针对某一门考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紧密复习,就能使大脑部分区域的灰质得到显著增加(Draganski?et?al.,2006)。? 此外,脑科学还为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在错误中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科学依据。脑电实验表明,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在完成任务中出错时,会分配更多注意力给自己犯错的任务,及时改进,并在后续的任务中提升正确率(Schroder?et?al.,2017)。之前的研究已在成年人身上证实了这一现象(Moser?et?al.,2011)。不仅如此,研究也证实了接受挑战、迎难而上可以带来更多的大脑变化。正如著名脑科学家阿诺德·沙伊贝尔(Arnold?Scheibel)认为的,“最重要的是积极地进入你所不熟悉的领域”,因为“任何在智力上具有挑战性的事情都有可能成为树突生长一类的刺激,而树突的生长则意味着它可以增加你的大脑的‘计算储备’”。研究表明,那些处在“舒适区”之外并不太远的“学习区”中的挑战与任务,最能促进大脑的变化。? 向学生传授大脑具有可塑性等相关知识,对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布莱克韦尔(Blackwell)等人发现,仅仅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大脑可塑性知识,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改变”的成长型思维,并给学生的学业表现带来显著的提升(Blackwell,Trzesniewski??Dweck,2007)。?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程是成长型思维系列课程的第二节课,第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觉察自己对于成功和失败的思维模式,了解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并审视自己的的思维模式。第二课则聚焦于大脑的可塑性,通过让学生理解大脑的可塑性,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改变”的成长型思维。? 学生情况:1+3贯通实验钱学森项目班学生是我校贯通培养实验项目学生,由全区选拔80位优秀学生通过面试筛选组成此班。很多原本在其所在学校或班级十分优秀的学生在高手如林的新环境,会面临成绩排位不理想的困扰,如何面对这种失落是很多钱学森班学生需要解决的议题。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有助于学生面对自己的失落以及他人的成功。? 教学重点:?了解学习新知,面对挑战,从失败中学习对于大脑的塑造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大脑的可塑性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改变”的成长型思维。? 教学方式:?微课学习,自我分析,小组分享合作? 教学材料准备:6种颜色的超轻黏土每组一大包,人体脑部模型,卡纸每人一张。?? 教学目标? 1.?了解大脑的可塑性,犯错再学习的过程帮助大脑建立强有力的联结。? 2.?通过了解大脑的可塑性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相信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改变”的成长型思维。? 教学流程示意? ?引发主题:?了解大脑的可塑性,培养成长性思维? 前课回顾:? 回顾上一节课 《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的核心? 观点汇集:?大脑的可塑性? 个人反思:?我的思维模式分析? 主题活动:?为犯错欢呼??? 教学过程? 回顾上一节课《觉察自己的思维模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