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宝教授 深度解读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第七章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第1229-1235条】.docx

张新宝教授 深度解读民法典·侵权责任编 第七章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第1229-1235条】.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法专家 逐条深度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编》条文 BY 张新宝教授执笔 提示与声明? 1、本文档内容节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评·侵权责任编》【 张新宝教授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版 】一书 的主体内容; 2、本文档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使用。 第七章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 【本章概述】本章是关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侵权责任的规定,一共7个条文(第1229条-第1235条)。第1229条是关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两种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据本条的规定承担无过错责任。第1230条规定了侵权人的两种举证责任。第1231条规定了两个以上侵权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按份责任。第1233条规定了因故意的惩罚性赔偿责任。第1233条规定了因第三人过错造成损害的侵权责任承担。第1234条和第1235条分别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之生态修复的公益诉讼和生态环境损害之损害赔偿的国家利益诉讼。本章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作为并列侵权行为,侵权人同样承担无过错责任。除了增加“破坏生态”这种侵权行为外,第1229条-第1233条与《侵权责任法》第八章第65条-第68条的内容大致相同。本章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增加了生态环境损害之生态修复责任和生态环境损害之损害赔偿责任两条规定。在这两条规定中,“国家规定的机关”需要在解释论上加以厘清。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 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条主旨 本条是关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侵权责任的一般规定。 相关条文 《侵权责任法》 第65条 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环境保护法》 第64条 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理解与适用 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概述 (一)环境与污染环境 1.环境的概念 “环境”一词含义颇广,如投资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环”者,四周也;“境”者,状况也。环境即主体四周的各种情况。环境,是指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影响的周围自然因素。《环境保护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的特征包括:(1)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影响;(2)由自然因素构成;(3)可划分为天然的自然因素与经过人工改变的自然因素两类。 2.污染环境 人类对环境的基本要求是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即环境的品质达到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我们称之为优良环境;不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因素的总体,我们称之为恶劣环境;引起自然因素总体的不良变化,我们称之为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污染环境作为一种侵权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向周围环境排放污染物导致自然因素总体不良变化的行为。 (二)生态与破坏生态 1.生态的概念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自然界的生态,追求物种多样性,以此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人类处在整个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对生态进行保护以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也就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保护。 2.破坏生态 生态破坏(ecology destroying)是人类社会活动引起的生态退化及由此衍生的环境效应,导致了环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人类生存发展以及环境本身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盐碱化、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此外还有湖泊的富营养化、地下水漏斗、地面下沉等。需要注意的是,破坏生态行为与污染环境行为在行为方式上是不同的。污染环境强调对自然系统的“排入”(排放污染物质),破坏生态强调对自然系统的“索取”(为获取自然资源而改变了自然的结构和状态) \h \h [1]。 二、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侵权责任 (一)制度建设与发展 《侵权责任法》仅仅规定了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对于环境、生态侵权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增加了破坏生态的侵权行为,并规定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对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侵权责任作出了并列的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虽然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在侵权行为方式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但是《民法典》原则上

文档评论(0)

187****6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主要分享 大陆地区主要司法解释、法律法规的 权威释义、理解与适用 的word版本;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