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docx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 / NUMPAGES2   讲稿,汉语词语,拼音是jiǎnggǎo,意思是演讲、报告或教课前所写的底稿。以下是分享的《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理解“横、壁”等生字,了解作者简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传情达意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受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领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理。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谈话导入,畅谈旅游经历,进而引出《题西林壁》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那   1、介绍作者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字子瞻,与苏辙、苏洵并称“三苏”。   2、解题   题:题写。西林:西林寺。壁:墙壁——题写在墙壁上的诗歌。   3、教师范读,纠正字音,明确朗读节奏。   4、教师带领学习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1)“横”是什么意思?各不同是什么意思?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的意思:从正面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是高峻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会呈现出不同的景哲。   (3)“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呢?(出示图片)   (4)在前两句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5)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组合作讨论)   (1)学生汇报“识”、“缘”,教师补充“真面目”。   (2)学生汇报诗意。   (3)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学习后两句的感受。   (4)全班同学带着感情,齐读整首诗。   5、总结   汇报本节课收获,可以是手法上,可以是情感上的,可以是内容上的。   6、布置作业   写一写四季的庐山、早晚的庐山、晴雨的庐山。   7、板书设计   略   《题西林壁》教案及试讲稿   一、温故旧知,导入课题   同学们,三年级时,我们学过大诗人苏轼的一篇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大诗人的笔下,西湖美得自然又亲切,这样一位大诗人,他笔下的诗、词、文章均能流传千古,为人称颂。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名作——《题西林壁》。(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在我们走入诗文前,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诗作,在朗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会的生字词要借助工具书自学解决。同学们已经读完了,那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来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功力?好,请你,请你,请你(教师伸手示意)。同学们觉着这三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啊?读得很流畅,读得有些快,还有同学说缺少了一丝丝感情。的确,这三位同学读得都很流畅,但是少了一些感情。所以,在朗读诗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进行适当地停顿,大家听听老师是怎么读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同学们,我们再一起,齐声朗读一下这首诗吧:题西林壁,苏轼……   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首诗的题目——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什么意思?这首诗和庐山又有什么关系呢?哦,老师已经听到了,同学们说,“题”是书写、题写的意思。那题西林壁合在一起,就是题写在西林壁的墙上。可这个西林壁和庐山又有什么关系呢?结合课本上的注释,我们好像就能找到答案了。西林是庐山上的西林寺,在这样一座云山雾罩的名山,在山中这样一座祥光普照的佛寺,大诗人又会怎样抒发感慨呢?同学们已经情不自禁地模仿着诗人的样子吟起了诗句。老师不禁要问,对于苏轼,大家对他了解多少呢?他是北宋的大诗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写出了《赤壁赋》《水调歌头》等一系列名作,他还是那个时代明星一般的人物。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我们就正式走进题西林壁去看一看这位文学明星的山中所思吧。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大家齐声朗读诗作的前两句,看一看诗人在庐山中都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在读得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用笔圈画出关键词,待会啊,老师找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停顿两秒钟)有没有同学能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呢?请最在后排的这位男生回答。山岭和山峰。那你能不能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呢?对了,就是“岭”和“峰”(板书)。你回答的很正确,说明你对诗文理解地和透彻,请坐。岭和峰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山岭给人的感觉是~~连绵起伏,而山岭给人的感觉则是~~高而陡峭(板书)。处在同一座庐山中,诗人苏轼为什么却看到了不同的山势景观呢?同学们都齐声说了出来:横看、侧看、远近高低各不同。诗人用最简单的诗句告诉我们:庐山之所以有不同的形状是因为我站的角度不同,横看是山岭,侧看就变成了山峰,远看、近看、站在高处看、

文档评论(0)

185****97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