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颅压综合症护理常规.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颅压综合症护理常规 低颅压综合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卧位腰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在0.59kPa(60mmH2O)以下,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低颅压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脑体积的减少、脑脊液的减少或脑内血液量的减少形成颅内总的体积减少而使颅压下降,并且造成一系列的临床表现,临床上常分为症状性低颅压和原发性低颅压。 【临床症状】 颅内低压起病可很急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特点是头痛剧烈,呈全头痛或枕颈额颞持续性胀痛或无固定位置痛,可向项肩放射。坐起站立及活动时头痛加剧,多在平卧或头低脚高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畏光、眩晕、步态不稳,少数有短暂的晕厥发作、精神障碍、抽搐、心悸、出汗,站立时头痛加剧可能与脑脊液压力降低本身以及站立时脑穹窿面的疼痛敏感结构移位有关。老年患者则表现为眩晕,并伴以头重或头昏感。偶有头痛其眩晕可能与基底动脉局限性供血不足有关,即可能为脉络丛血管痉挛而致脑脊液产生减少所致。 【治疗原则】 1、 严格掌握脱水剂、利尿剂的应用指征,最好应用颅内压监护仪指导应用的时间和剂量,一旦有所好转应及时减用和停用。 2、 严格掌握腰穿指征。 3、 对于多发性损伤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纠正低血压休克,及时恢复灌注压和脑血流量。 4、 长期脑脊液漏应及时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本病一旦确诊,应使病人去枕平卧, 对于较重的病人床尾抬高10°~30°,适当增加液体入量,必要时行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过滤空气,促进脑脊液的分泌,提高颅内压。 【护理措施】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卧位与安全:患者一般采取头低足高位,将床尾抬高10°~30°,减轻低压性头痛。大量脑脊液外漏时可采取患侧位,借重力作用时脑组织移位,使硬脑膜闭合,减少脑脊液的漏出,避免用力排便、打喷嚏、擤鼻涕、提拉重物等,勿填塞耳鼻或滴药避免逆行感染。腰穿后去枕平卧4~6h,避免头部震动或突然改变体位,以免加重头痛。对于头痛头晕、视物不清的患者专人守护,协助生活护理, 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发生。 2、 饮食及补液:鼓励患者多饮水或菜汤,2000ml/d以上,恶心、呕吐患者适量增加盐的摄入,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 3、 用药护理:临床上某些营养脑血管及神经的药物可扩张血管,加剧患者的头痛,对此应与颅内压变化引起的头痛鉴别,并做好解释工作,注意调整药物滴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用尼莫地平预防脑血管痉挛时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最好用微量泵或微量输液器缓慢滴入,防止血压突然降低诱发出血。 4、 特殊护理:保持腰穿穿刺处敷料的整洁,若有脑脊液溢出应加压包扎,严格卧床。对硬脑膜修补术的患者加强术后管理,定期紫外线消毒病室,减少探视, 注意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高营养饮食。有引流管的患者在体位变化时保持引流管的良好固定及通畅,严格控制流速,防止牵拉及误拔。 5、 心理护理:临床上低颅压综合症比较少见,患者对此知识的缺乏及低颅压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使患者焦虑不安、甚至悲观失望,护士应主动和患者沟通,耐心细致的为患者宣教,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尤其曾合并脑脊液漏的患者即使症状减轻或好转,也不能过早坐立,坐立时间也不能过长,甚至下床活动或提拉重物,以免再次出现脑脊液漏或并发硬膜下血肿而延迟治疗。

文档评论(0)

xinqiji19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