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爱莲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语文_爱莲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莲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并积累文言词语(重点) 2.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做一个洁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大多数人喜欢牡丹、梅花等名贵花种。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优雅高洁的莲花图片,并回忆下我们学过的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二、了解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湖南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谥号“元公”,著《周敦颐集》。 三、体裁点击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也叫“杂说”,相当于现代的杂文,属于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爱莲说”——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四、感知莲之韵(外在美) 1.听录音,然后朗读, 1)、读准字音 2)、速度舒缓一些 3)、注意抑扬顿挫,要有高低起伏 4)、读出感情 2.生字我来读 3.朗读全文把握文章内容 1)要求: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勾画出文中重要的字词句并加以理解 五、品悟莲之情 1)请同学们找处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 2)作者具体从哪几方面描写莲花的?请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A:生长环境 B;体态香气 C:风度气质 3)作者通过对莲外形的描写,用一句话概括了莲的内在气质,请同学们找出。 六.探究莲之魂 (1)作者借花喻人,揭示了花中蕴含的君子品质,请把描写莲花的句子和揭示君子品质的句子连线。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莲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不攀附权贵 中通外直 独立高洁 不蔓不枝 美名远扬 香远益清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亭亭净植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托物言志——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2) 文章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除了莲花还要写菊花和牡丹呢? 七、拓展延伸 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过的文章,说说你知道的有哪些像莲花一样的人?这些人物对你今后为人处世有何启发? 八、直击中考 1、(2015年山西)《爱莲说》中最能体现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 , 。 2.(2016年南宁)翻译句子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九、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爱莲说》 2.请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他物件进行描写,以《 *** 赞》为题,要求通过描写事物抒发感情,说明一定道理。 学情分析 七年级大部分学生刚升入初中接触较长篇幅的古文有一定的难度。但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已学过《爱莲说》这篇文言文,大部分同学的背诵在课前已是较为熟练,因此对文章的理解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能理解大意。但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及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品性的比较和品评会有难度,我将较多的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用问题研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把握主旨。 效果分析 这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积极。能紧扣活动目标展开教学。作为文言文教学,形式多变,方法灵活。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读”贯穿始终,通过侧重点不同的读(范读、自读、指名读、齐读)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但在难点的教学上,还须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节课我确定以“读—译—赏—品”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基本上实现了学习目标,完成了学习任务。用“读”贯穿始终。“读”是学习语文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学习文言文更离不开“读”。但是,这个“读”绝不是小和尚念经似的盲目的、机械的读,而是指导学生读出层次、读出情感,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材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