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第三节 监督检查 第四节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概述 一 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必要性 二 不正当行为的概念 三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一 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必要性 二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概念 (一)广义:违背市场竞争原则的行为 市场竞争原则有: 1.自愿、平等、公平 2.诚实信用 (二)狭义: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的行为 三 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概念 (一)广义: 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狭义: 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节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种类 一 混淆行为 二 商业贿赂行为 三 虚假宣传行为 四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五 低价倾销行为 六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七  诋毁商誉行为 一 混淆行为 (一)行为种类 (二)特点 (一)行为种类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2.对知名商品的特殊保护 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 4.伪造或冒用质量标志 5.伪造产地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1)商标 (2)注册商标 (3)行为方式: 在同一种或类似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的商标。 2.对知名商品的特殊保护 (1)知名商品 (2)保护扩大到包装、装潢等外部特征 商品包装是指在流通过程中保护商品,方便运输,所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等的总体名称。 商品装潢是为了说明或美化商品,吸引消费者购买而对商品包装进行的装饰。 商品装潢与商标两者同附一商品为同一商品服务,有时两者经常混为一体,极易混淆,二者的共同点是:都用于商品表现或包装上,对商品起一定的装饰作用。但是,商品装潢是以图案、绘画、色彩或文字来装饰、美化、宣传商品的附着物或包装物。 QS标志:食品质量安全,它代表着该产品经过了国家的批准,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食用。 “CCC”标志: 中国强制认证,国家对涉及人类健康和安全,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的产品实行强制性认证制度。 中国名牌产品标志:是指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用户满意程度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绿色食品标志:用以标识、证明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及与此类食品相关的事物。 (二)特点 1.主体上: 经营者 2.客观上: 实施了上述不正当竞争行为 3.后果: 这种欺骗行为已经或足以使一般消费者产生误认 二 商业贿赂行为 (一)定义 (二)特点 (二)特点 1.主体:经营者 2.主观:故意,商业目的 3.客观表现: 账外暗中给予好处 以下几种是不是:回扣、折扣、佣金? 4.形式:多样 三 虚假宣传行为 (一)定义 (二)特点 (二)特点 1.主体: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 2.手段: 广告或其他 3.程度: 引人误解 四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一)商业秘密 (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三)特点 (一)商业秘密 1.定义: 2.特征 (1)秘密性 (2)实用性 (3)保密性 (二)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1.定义 2.方式 (1)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的行为; (2)正当取得,违法披露、使用. (三)特点 1.主体:经营者或其他人 2.客观上:实施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3.后果:已经或可能给权利人带来损害后果 五、低价倾销行为 (一)含义 指经营者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二)例外 1、销售鲜活商品; 2、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3、季节性降价; 4、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六 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一)有奖销售 (二)行为方式 (三)特点 案例 (一)有奖销售 包括附赠式和抽奖式。 (二)行为方式 1.欺骗性的有奖销售 2.利用此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3.抽奖最高奖金额超过5000元 (三)特点 1.主体:经营者 2.客观: 以提供奖励(包括金钱、实物、附加服务等)为名,实际上采取欺骗或者其他不当手段损害用户或者损害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2004年春节期间,某商场为推销其积压多年的洗面奶开展有奖销售活动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