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冯氏捏脊疗法的整理与研究
/s/uJTA4YuHx0EgP
冯氏捏积疗法 -余继林 -北京知识出版社
1985.pdf/s/uJTA4YuHx0EgZ
小儿捏脊 -冯奎福审 -李志明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63.pdf/s/uJTA4YuHx0EgY
捏脊疗法 -邱李华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4.pdf 冯氏捏脊疗法的整理与研究
流派形成的标致为有明显的传承链、独特的学术思想、特有的技法特征和代表性著作与地域性。本文以此为线索,对
流传于北京地区的小儿推拿冯氏捏脊流派进行总结。 1. 传承
链
捏脊疗法最早见于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 。指出:“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指出
了“拈取脊骨皮”的方向、部位和方法, 但具体如何“拈取”却缺乏生动描述和图片。此后,传统文献未见类似记载。冯氏家族于清朝末年在北京地区运用捏脊疗法,因其独具特色而被
后人称之为“冯氏捏脊(积)疗法。”全盛时期,平均每天捏脊人数达到 1500 人次,冯家大小十余人每天捏脊不止。以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捏积冯”几乎家喻户晓。
流派核心人物为冯泉福和冯奎福两兄弟,均师从其父冯沛成
先生。相传冯沛成的父亲, 即兄弟二人的祖父也长于捏脊术。但无从查阅其祖父姓名与考证其真实性。即使如此,至冯泉福和冯奎福,也仅为捏脊术的第三代,与文献报道其为冯氏捏脊术第四代传人不符。
冯泉福 (1902 ~ 1989) ,号雨田。幼时受家父影响, 酷爱中医, 20 岁正式学习捏积术。 1928 年即在北京独立行医。 1959 年
调入北京中医医院儿科。曾任北京西城区第二、三届政协委
员、西城区第三届人民代表;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北京分会理
事、顾问及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顾问等职。北京名医施今
墨老先生曾经写到: “冯泉福先生在北京家传四代, 历百余年,
专为小儿捏积,誉遍城郊,疗效超卓。”并注意到:“冯氏捏
脊,手法与众不同。 ”冯泉福的弟子有吴栋、 翟世翠和其侄女
(姓名不详, 人称“二姐”,)以及北京中医医院儿科的李泽生、
李志明、佘继林、李建等人。冯奎福事迹不多,但也一直从
事小儿捏脊。解放后在北京西城区二龙路医院工作,该医院
即北京市西城区肛肠医院的前身。冯奎福未见传有弟子。
学术思想 2.1 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成疳
该流派重视脾胃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为升降枢纽。脾胃健运则气血充足,小儿生长发育有保障;脾胃安则诸脏安,小儿方不急不躁,睡卧安稳。而小儿饥饱不自知,饮食不自节,家长
又溺爱,常常饮食太过, 太精,最易伤及脾胃, 使乳食停滞。
冯泉福认为“积滞”分为乳积、食积、痞积和疳积四类(轻重
与层次不同),根据主症和兼症又分为疳痢(腹泻) 、疳肿胀
(水肿)、疳嗽(咳嗽) 、眼疳(眼疾)和牙疳(口舌牙齿疾
患等)五类,形成了独特的“四积”、“五疳”学说。基本概括了
小儿临床的常见症候。 2.2 重视阳气,温补立法
四积五疳本位在脾, 脾为疳积之母。 脾喜燥恶湿; 中焦病变,其虚、寒责之太阴脾。 故欲使脾健, 当重视阳气, 重视温补。冯老先生前特别推崇《素问·生气通天论》之“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认为人
之阳气不足,犹如天上没有太阳,万物不得生发。而脊为督脉之所居,总督人体阳气,为阳经之海。该流派视督脉为人之太阳,是脾运化水谷与水液的动力,是运化的基本条件,故以督脉为本,以捏脊立法。 2.3 协调阴阳,沟通内外
该流派虽然强调督脉,强调阳气重要。但督脉却与阴经任脉同源,并相通。督旁还有夹脊穴和五腧穴,故督脉实际沟通了人体表里、内外和阴阳,它既能调阳,又能调阴,使失调
的机体重归“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 2.4 内治外治,殊途同归
该流派认为内治与外治方法不同,机理有别,但却殊途同归,最终对脏腑、阴阳、气血产生调理作用;并化掉积滞,
消除痞塞。内外治疗结合,互补长短,有助于提高疗效。 3.
技法特征 3.1 独特的捏脊术:
见图 1,由于正中有棘突,两拇指只能放在类似于夹脊穴的
地方。而食中指与拇指的捏拿也就只能提起脊旁的肌肉与筋
膜了。故我们认为,一般捏脊法主要作用于夹脊穴和膀胱经
一线的穴位,特别是五俞穴。图 2 为冯氏捏脊法。由于其以
食指桡侧第二指节垂直于脊柱,当两拇指交替捏起脊柱皮肤
时正好捏在脊柱正中。故我们认为冯氏捏脊疗法才真正作用于督脉。这是两者因操作不同而导致的功效与特点的不同。据此,临床运用,可以两种捏脊法各操作数遍。
此外,冯氏捏脊对操作次数也有统一规定。如操作
20 遍;
最后一遍捏 3 提 1(每捏 3 次,上提 1 次),提时手法较重,常致局部筋膜分离弹响;术毕,以拇指指腹按揉两肾俞穴数次。 3.2 同中有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女方净身出户离婚协议书范文(九篇).doc VIP
-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老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docx VIP
- 人工智能视域下课堂教学智慧评价:以CSMS促教师专业成长以财经素养教育与德育融合班会课为例.docx VIP
- 大学团支部书记竞选PPT.pptx VIP
- 管道保温规范.ppt
- 2023“概论”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ppt
- 食品工程原理及绪论.ppt VIP
- 《verilog_数字系统设计课程》(第二版)思考题答案.pdf
- 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第二版)3 第三章 小学英语教学技巧.pptx VIP
- 高中数学_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