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课件第一讲 1.2 应收项目.pdf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讲主要内容  应收票据  应收账款及坏账的处理  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新型“票货分离”式偷税伎俩:案例分析 税务人员在检查甲企业偷税案件时发现,该企业销售石化产 品时利用部分购买者不需要发票的机会,采取账外经营的方式隐 瞒销售收入,且这部分收入对应的商品购入也没有发票,甲企业 只是根据从上游乙企业取得的发货单计入“账外账”。检查人员 核对时发现发货单上“收货人”一栏写的是甲企业名称,但是似 有涂改。检查人员发现这一重大疑点后到乙企业核对发货单联次 ,发现乙企业留存发货单联次上“收货人”一栏写的是丙企业名 称,检查人员又查询了乙企业的增值税发票开票信息,发现发票 也开给了丙企业。 检查人员又到丙企业核查,发现该企业是“皮 包公司”,法定代表人已逃匿,负责领购和开具发 票的人员称自己只按照法定代表人电话指示对外开 票,其余概不知情。检查人员认为丙企业存在重大 虚开嫌疑,取得局领导批准后向公安部门移送了案 件线索。 公安部门立案后经过缜密侦查工作抓获了丙企业的法定 代表人,根据其交代的犯罪事实和丙企业资金流向查询结果 ,该案的作案手段才真相大白:丙企业为了取得进项发票, 找到甲企业,双方商定:由甲企业以低于市场价5%的价格 向丙企业支付货款,条件是丙企业不向甲企业开具发票。之 后丙企业找到上游供货商乙企业购货付款,乙企业向丙企业 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将货物送到丙企业指定地点,由甲企 业收货。丙企业达到取得进项发票的目的后再对外虚开。 与传统作案手法相比,本案中涉嫌虚开的丙企 业不再从购货企业(即本案中的甲企业)取得专用 发票,而是将“票货分离”前移至上游供货企业( 即本案中的乙企业)的开票环节,至于虚开企业支 付价款与其从购货企业收到的价款之间的差额(本 案为5%),类似于传统虚开方式中支付给购货企业 的“手续费”。 与传统手法相比,本案例手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 “票货分离”环节的前移使购货企业达到账外经 营目的的同时不用再承担虚开的法律责任,即使 被税务机关查处也只承担偷税的法律责任,而后 者的严重程度一般要小于前者。  上游供货企业将发票开给虚开企业,而且资金也是由 虚开企业支付的,因此发票流向与资金流向吻合;上游 企业实际上销售了货物,所以不会存在向虚开企业的资 金回流,难以证明上游供货企业交易时对“票货分离” 知情,因此其承担的涉税风险极小。  虚开企业为虚开活动套上了一层“真实交易”的伪装 ,其非法获得进项税额抵扣的行为更具有隐蔽性,增大 了发现难度。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例 产生于 企业购 常见应收、预付款项的分类 销活动 会计科目 类 别 应收票据 顾客欠本企业,并以商业汇票为据 应收账款 顾客欠本企业,仅以合同为据 预付账款 本企业预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其他应收款 保险公司、职工等欠本企业的款项 产生于企业非购销活动 第一节 应收票据 一、应收票据的概念及种类  应收票据的涵义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 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它是企业延期收款 的证明,由于其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因 此为企业的一项流动资产 (短期债权)。 应收票据的种类 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 和银行承兑汇票; 按是否计息可分为:不带息商业汇 票和带息商业汇票。 二、应收票据的一般处理 企业收到票据时,按票据的票面价值(金额)入 账。但对于带息的应收票据,应于期末(一般是半 年和年末)按应收票据的票面价值和确定的利率计 提利息,计提的利息应增加应收票据的账面金额。 需要注意的是,应收票据到期如果不能收回, 应将应收票据的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不再计 提利息。 票据到期值和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文档评论(0)

Juan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