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的非对称创新战略.docx

(企业管理)中国企业的非对称创新战略.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的非对称创新战略 中国企业作为全球市场的后来者,三十年来在市场体制、制度型态和技术体制三个方面都存在独特性的转型中国情境下,累积知识逐步并取得显著成就,特别是部分企业已经走到了世界领先行列,探索出了一条整合全球资源实现技术赶超的中国特色新道路。 中国企业的创新追赶道路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企业尝到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条路子的甜头。十几年间,中国高速铁路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借李克强总理的“代言”逐步获取非洲、中东欧、拉美和南亚市场,跻身国际领先行业;国家政策支持下,“智慧城市”、“平安城市”迅速拉动中国安防监控行业的发展,在市场驱动下,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迅速崛起,跻身世界前列;电子商务产业从模仿发达国家成熟商业模式起家,借助中国巨大的市场和互联网变革的东风,逐步成为引领世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排头兵;特高压输变电产业、重型机械产业、隧道桥梁产业、移动通信产业等也有着类似的发展路径。 然而,尽管每每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诸如集成芯片、汽车制造、农业基因、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似乎仍在“追赶——落后——再追赶”的途中。例如,中国作为集成芯片产业全球最大的市场,但核心产品仍几乎全靠进口;新材料产业“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核心技术与专用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产品性能稳定性亟待提高”;尽管市场换技术、民营汽车企业崛起等阶段,中国汽车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中国本土汽车中高端市场仍被跨国公司把控,更遑论全球汽车市场。那么,为什么有些产业成功实现了创新追赶,而有些产业没有呢? 产业的发展必须落到微观企业的考察。尽管有很多争论,背靠市场,举国体制是中车集团得以发展的关键,以巨大的中国市场为依托,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为路径,举全国之力建立国家级自主创新平台,驱动了“高铁奇迹”。那么中车这一发展路径具有可复制性么? 万向集团跳出早年“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近十年内先后通过并购舍勒、AI等30多家美国公司,基本成功,同时通过并购A123、Karma等企业反向导入新能源产业。这一路径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何处?反观大批不缺钱的中国,海外并购失败的根源何在? 吉利汽车通过逆向工程“手工敲出”第一辆汽车起家,在外资和国有汽车企业的双重压力中逐步突围,最终通过收购沃尔沃打出名号,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追赶的领跑者,背后的路径为何?其未来命运会如何? 纵观这些产业和企业的技术追赶路径,可以得到两个基本观察:第一,正处于从学习型追赶到创新型追赶的关键转折期。前三十年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径,中国企业共享了全球科技进步成果,利用后发优势逐步累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并总体上在某些产业实现了赶超。但是,现阶段走这一条老路已经不甚合适,容易陷入“追赶——落后——再追赶”的陷阱,中国企业需要践行新的创新型追赶路径。第二,中国市场、制度和技术要素的独特性正在催生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基于此,我们有必要总结提炼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的具体内涵,而前提首先是要识别中国的独特情境。 ? 中国独特情境:MIT框架 中国情境与韩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有着显著不同,这也致使中国不可以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追赶道路。市场、制度和技术体制的不同决定了中国企业的技术追赶战略和其他国际和地区企业技术追赶战略的非对称。要揭示这其中的非对称战略,首先需要解构中国情境的独特性,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市场体制(Market Regime)、制度型态(Institutional Regime)和技术体制(Technological Regime)三个方面(见图1)。 大市场:战略性资产 中国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近14亿人口带来的市场红利。然而,这一大市场在中国后发企业追赶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却存在三个重要的悖论。首先,市场换技术悖论。现阶段中国各个领域的中高端市场几乎均被跨国公司所把控,造成这一现状的核心可能在于早年“市场换技术”这一策略带来的双刃刀效应。坐拥大市场,改革开放初期的“市场换技术”战略在汽车、彩电、大飞机等领域被证明存在较大战略失误,即使到现阶段,这些产业的中高端市场仍被跨国公司所把控。二十世纪后,中国政府和企业采取了正确的战略,依托让全球企业虎视眈眈的市场空间,大胆采取了市场空间与技术转移捆绑的策略,获取了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让高铁产业、商用飞机等产业很快实现了技术追赶。实际上,中国广阔的市场不仅仅作为一种战略资产,帮助企业换取核心技术,更是中国企业崛起的试验田和孕育地,如何运用好这一资源,成为中国企业实现创新追赶的关键。 其次,市场动荡性悖论。转型中国另一市场特征被刻画为市场环境极具动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消费者的需

文档评论(0)

火之舞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