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反贫困创新:源起、概念与框架
摘? 要:基通过创新实现反贫困, 对我国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实现乡村振兴和全球包容性增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也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现有反贫困研究从贫困的性质、成因和治理做了充分探索, 但较少关注创新对反贫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回顾现有贫困概念、反贫困研究进展以及创新研究趋势, 结合我国 “精准扶贫” 和 “乡村振兴” 的重大战略转型,提出“反贫困创新”( Anti-Poverty Innovation,API),即以反贫困为核心目标而开展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和制度安排, 包括科技创新、教育革新、普惠金融、制度创新、社会创业和跨边界协同。讨论反贫困创新的研究源起、概念内涵以及六个主要构成维度, 为推进反贫困研究和创新理论研究的对话与融合发展作出贡献, 为中国推进反贫困事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撑和政策启示。
关键词:反贫困创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可持续发展
研究背景与意义
天下民生疾苦无外乎贫困,摆脱贫困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历来追求的发展目标。截至2015年底,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MDGs)到期时,全球反贫困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全球极端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02亿人降低到了7.02亿人,占全球人口的比例从12.8%下降到9.6%,全球极端贫困人口首次降低到10%以下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放缓以及剩余贫困的深度与广度的不断增加,反贫困仍是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终结贫困依然是联合国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首要目标 。
我国的反贫困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16年报告,中国为全球反贫困事业作出了最大贡献,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数量下降到2017年底的不到3000万,过去5年(2012~2017)累计减贫6853万人,消除绝对贫困人口2/3以上,年均减少13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的88.32%下降到了2017年的3.1% 。2013~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云贵等地考察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并明确提出“六个精准”的要求,继而将精准扶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扶贫的重要战略。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城乡发展不平衡是这一矛盾的主要体现之一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一个代表性现象就是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脱贫致富的资源不平衡、机会不均等。针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扶贫攻坚的新任务,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1月2号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实现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专门针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五个振兴”实现反贫困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论断,也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然而,中国目前的反贫困仍然存在“贫困人口多、分布地区广、贫困程度深”等三大挑战,经济发展的减贫边际效应越来越小,大水漫灌的反贫困模式不可持续,精准扶贫的实现急需反贫困方面的理论创新和治理模式创新。
反贫困创新的研究源起
贫困具有不同的定义,国内外对贫困的认识和研究整体上经历了从单维贫困到多维贫困,从客观贫困到主观贫困,从收入贫困到能力和权利贫困的演变过程,具有较多共识的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所提出的,贫困不仅仅是经济上收入低下的表现,更是一种权利缺乏或者其他条件不足的表征,体现了社会参与能力、收入创造能力与机会获取能力的缺失。目前国际通用的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贫困的定义,其中绝对贫困(或极端贫困)是指家庭收入低于联合国定义的国际贫困标准,难以维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贫困状况。这一贫困线在1991年是人均消费约等于每天1.25美元,在2015年由世界银行更新为每天1.90美元。与之相对应的是相对贫困,是指相对其他社会成员而言的经济收入地位,用以衡量一个社会收入不均的程度。
贫困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得贫困和衡量应该从多维视角切入,是客观收入指标和主观能力指标的综合。例如Alkire和Santos构建了一个以健康、教育、生活标准为主的三维度、十个指标的多维贫困指标(MPI)。国际知名学术杂志《Nature(自然)》在2014年也专门刊文,指出应该摈弃单一的GDP贫困衡量标准,而采用包括收入、住房、工作、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以及精神健康在内的多维贫困和幸福衡量指标。基于此,本研究对贫困的内涵做了讨论(如表1所示)。本文认为贫困是一个多维的整合性概念,其内涵既要包含生存型资本不足导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