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的比较研究.docxVIP

《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的比较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3 摘要 江奈生·斯威夫特是英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他在1726年创作了《格列佛游记》,而李汝珍则生活在清朝乾嘉年间,于1820年创作出了《镜花缘》,两个时代地域看似毫无关联的作家却写出了极为相似的作品。本论文意在研究两部作品的异同,从两者所处的时代,社会现实,文化传统进行分析,比较两者思想特征和审美形态的异同,指出《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中存在的异同之处产生的根源。 一、引言 1、写作动因和构想 我在中学时代十分喜爱《镜花缘》这部小说,由于对童年时期看过的《格列佛游记》印象深刻,并觉得两者十分相似,因此论文选题就是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本论文意在研究两部作品的异同,从两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现实、文化传统着手,具体分析两部作品中相似及不同的情节,比较两者思想特征和审美形态的异同,指出《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中存在的异同之处删除及其产生的根源。 删除 《格列佛游记》与《镜花缘》是两部产生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没有任何直接联系的长篇小说。 《格列佛游记》创作于1726年,作者斯威夫特生活在光荣革命后不久,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时代背景中。这是一部以主人公格列佛游历各个海外邦国为主题的杰出讽刺小说,大致分为四卷。第一卷主要描绘的是主人公在Lilliput(利立浦特,也叫做小人国)的见闻,通过格列佛见识到的小人国选官制度并经历了由荒谬理由引起的两国战争,讽刺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政党之争和统治集团的腐败统治。第二卷描绘了Brobdingnag(布罗卜丁奈格,也叫做大人国),借格列佛与大人国国王谈话的名义猛烈讽刺和严厉抨击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选举制度和政教分离的政治措施。第三卷描绘了Laputa(勒皮他,也就是飞岛国)和周边各国的旅行经历,格列佛借游历飞岛国经历的种种奇闻异事将讽刺的矛头指向当时英国社会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史学家。第四卷描绘了Houyhnhnms(慧因国,也就是马国)这一理想世界,格列佛在这里碰到了公正聪慧而富有理性的慧因国人,也就是马。作者斯威夫特借格列佛与马国统治者的对话巧妙地表达出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与之比较,《镜花缘》创作于1820年,作者李汝珍生活在嘉乾年间,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的末端,作者察觉到繁荣的背后是日益激烈的社会矛盾,于是怀揣着将其改变的美好愿望写下了此书。它是一部虚构的海外游记,描写主人公唐敖、林之洋与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各国的奇特经历。小说共一百回,大致可以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述了故事发展的缘由,第二个部分讲述了唐敖等人游历各国,寻找才女的故事,第三个部分较为庞杂,讲述了唐敖女儿海外寻父,百位才女考取科举等。李汝珍同样借由主人公游历各种奇异的海外世界经历的种种荒诞现象讽刺封建专制社会的黑暗和丑恶,以及自己对追求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 《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的作者都生活在一个矛盾尖锐和复杂动荡的社会历史时期,现实的黑暗夹带着生活的苦闷无处纾解,两位作者均将这些感情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因此二者都是当时社会背景文化催生的产物。两部作品在思想内容、主题、讽刺手法、理想追求等方面既有一致性又有独特性。一致性在于两者都采用游记的体裁和假借幻想中的王国讽刺当时社会中的黑暗与病态,揭露了人性中可悲可笑的一面,表达出对丑恶现实的批判和进一步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同时他们也具有各自时代赋予其的独特性。两书不同的写作技巧,描绘方式及对海外国家的社会问题看法截然不同。 两部作品虽然都描写了各自不同的海外之邦,本质上都是当时现实社会的变相缩影和作者社会理想的形象体现。本论文从《镜花缘》与《格列佛游记》的创作背景入手,于宏观角度着眼进行对时代意识及文化特征的分析,具体分析两者作品的情节及主题的异同,意在研究两部作品产生异同的根源。 2、研究意义和方法 首先,我采用文献研究法,将历年有关《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的研究文献和报告收集并通读,了解课题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通过运用定性分析法,对《镜花缘》和《格列佛游记》中的具体情节进行分析。将两部作品中相似情节、主题、内容进行筛选与比较。从而认识和理解两部作品的产生异同的根本原因。从中透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最后得出结论。 二、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比较 1、作者生平简介 《镜花缘》共一百回,作者李汝珍,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生卒年不详。据研究者考据,他大约生活于乾隆二十八年至道光十年(1763-1830)之间。李汝珍有弟兄三人,他19岁随哥哥李汝潢到海州,居住在板浦,除两次去河南做官外,他一直居住在海州(今连云港)。《镜花缘》中大部分材料便来源于他在这里的生活经历及海州流传的大量传说。 李汝珍博学多才,精通书法、音乐、围棋、音韵学等许多学科,除了小说之外,他还著有音韵学

文档评论(0)

文章交流借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妙笔如花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