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 汉语史纲要--殷国光.ppt

  1. 1、本文档共4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汉语语法发展的趋势 第十二章 汉语语法发展的趋势 汉语语法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词法和句法两个方面。词法的发展表现在:新的虚词不断产生,虚词的应用不断规范,结构助词和词缀的使用不断广泛。句法的发展表现在:句法手段多样化,单句和复句结构复杂化,句法表达严密化。汉语语法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词法的应用趋向规范化、句法的表达趋向严密化。 目录 第一节 词法的发展 第二节 句法的发展 第一节 词法的发展 关于词法的发展可以参考解惠全(1987)、沈家煊(1994)、吴福祥(2004)。 在汉语言的发展史上,汉语语法发展的基本趋势是词法的应用逐渐规范化和句法的表达逐渐严密化。词是语言表达的基本组织结构,词法在语言组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汉语词法的发展表现在许多方面,这里主要谈三个方面:新的虚词不断产生;虚词的应用不断规范;结构助词和词缀的使用不断广泛。 第一节 词法的发展 一、新的虚词不断产生 据张谊生 (2000)的说法,下列表征都看做“语法化”: (1)实词向虚词的转化,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向副词的转化。 (2)虚词的进一步变化,如副词内部由略虚的副词向更虚的副词虚化,或副词向更虚的词类(如语气词、连词)转变。 汉语词汇的发展是实词不断虚化,新的虚词不断产生。新虚词的产生,体现在单音虚词和复音虚词的产生两个方面。 (一)单音虚词的产生 (1)实词虚化。汉语单音虚词的产生有两种方式,即直接虚化和间接虚化。直接虚化也叫实词虚化。 (2)虚词的转化。虚词的转化,具体是指单音虚词的间接虚化。所谓虚词的转化,是指一些语义比较实的虚词转化为意义更加抽象的虚词。 第一节 词法的发展 一、新的虚词不断产生 (二)复音虚词的产生 随着汉语语法的进一步发展,汉语双音节的发展也成为一种趋势。许多单音虚词发展成为复音虚词。而与此同时,短语也发展成为复音虚词。复音虚词的产生,可以分为单音虚词的复音化和短语凝固虚化两类。 1单音虚词的复音化 第一,由两个同义或近义的单音节虚词并列复合而发展成为复音虚词。 第二,由两个单音节虚词叠用而发展成为复音虚词。 第三,由单音节虚词加后缀而成为复音虚词。在上古,“然”由形容词后缀发展为副词后缀,具有很强的能产性。 第四,先由一个单音实词虚化为虚词,再由该虚词和别的词组合而成为复音实词,再由复音实词发展成为复音虚词。 第一节 词法的发展 一、新的虚词不断产生 (二)复音虚词的产生 2短语凝固虚化 表示反诘的副词“不成”,由否定词“不”与“成”组合而成,原有“不成功”之义,尔后由“不成功”演变成为“不行”。 唐代,“不成”通常出现在谓语之前,与动词形成一定的修饰关系,语义为“未能”、“未曾”。宋代,“不成”在谓语之前虚化,成为表示反诘语气的副词。 唐代,“其”的代词意义逐渐弱化,因而“其”做主语的功能也随之丧失。后来,“其实”发展成为表示评注的副词。 副词“元来”,原为时间名词性短语,指“自元初以来”的意思,虚化以后,成为指以前并不知道的情况。 在上古,代词“所”通常与介词“以”连用在一起,和前面体词以及后面的谓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用作主语和宾语。 第一节 词法的发展 一、新的虚词不断产生 (二)复音虚词的产生 2短语凝固虚化 汉末魏晋,“所以”凝固成表示结果的连词。(汪维辉,2002)王力(1958)认为,“所以”在唐代完全变为连词,它的特征是:“所以”后面可以有主语。 复音虚词“因而”由两个不同层次的词凝固而成。 汉代以后,由于“而”进一步虚化为后缀,所以,“因而”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复音虚词,用于表示结果。 复音连词“虽然”,在上古,由表示让步的连词“虽”与指示代词“然”连用。 现代汉语中,副词“好不”用在某些双音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深。早在唐五代,“好不”的结构是“好,不+动词”,用于否定。 元明时期,口语中,随着“不”意义的逐渐虚化,“好不”也失去了原有的否定作用。 第一节 词法的发展 二、虚词的应用不断规范 汉语虚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既是不太规范的虚词不断淘汰,规范的虚词相继产生的过程,也是虚词用法从不太规范和不太专业,逐步向规范和专业发展的过程。最终,虚词的应用必然走向规范化。 (1)虚词应用规范化,可以在不太规范的虚词朝规范的虚词演变与调整中得到体现。 (2)虚词应用规范化,可以从虚词的用法上得到体现。 三、助词和词缀的使用逐渐广泛 上古,名词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标志,语义的表达主要依靠各式各样的词汇形式来完成。汉代以后,真正意义上的词缀“阿”、“老”、“子”、“儿”、“们”等开始产生,名词表达语义的范围也很快扩大。 在上古,表动作的完成、进行和过去,都是依靠时间词来表达,即动词的体貌通过词汇形式来体现。唐五代以后,出现了动态助词“着”、“了”、“过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