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天才:哈罗德·罗斯与《纽约客》.docxVIP

隐秘的天才:哈罗德·罗斯与《纽约客》.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隐秘的天才:哈罗德·罗斯与《纽约客》 《纽约客》是美国出版界一本富于传奇性的杂志,它立足纽约,放眼世界,既有美国大都市的独特风格,又以强烈的人文性和讽刺性使其在西方文化界占据一席之地。谈到这本杂志的出现,就不得不说起它的首任主编哈罗德·罗斯,正是他凭借特殊的个人经历和独具慧眼为美国文化开创了这本不同寻常的杂志。本文将介绍这位出版界奇才与这本杂志的故事。 初露锋芒 罗斯于1892年出生于科罗拉多州阿斯本市的一个苏格兰-爱尔兰移民家庭,父亲乔治·罗斯是一名银矿矿工,母亲爱达是一名小学教师。罗斯8岁的时候,由于政府取消了以白银作为货币的政策,导致银价下降,全家生计难以为继,不得不离开阿斯本,辗转于科罗拉多各地,最终定居于犹他州的盐湖城,靠经营建筑破拆公司和回收旧建材为生。早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奠定了罗斯一生充满矛盾的性格。一方面,由于没有幸福的童年,罗斯性格腼腆害羞,缺乏安全感,而这种不断迁居的生活又令他变得容易躁动,对于远方充满了渴望。虽然罗斯儿时的正规教育时断时续,但身为教师的母亲对他要求极为严格,常常在家为他补习语法,订正错句,罗斯很早就把语法正确变成了人生的第二天性。同时,母亲还培养了罗斯每日阅读的好习惯,尤其对传记和冒险故事喜爱有加。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由广泛阅读形成的开阔视野和对文字的敏感性为他日后成为出版界巨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罗斯作为新闻人的基因深深植根于他的血液当中。早在14岁时,他就进入了中学校报担任编辑,并由此进入本地的《盐湖城论坛报》实习。作为小记者,罗斯在城里收集各种新闻素材供报社发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使他逐渐对学校课程失去兴趣。再加上爱搞恶作剧的天性,令他成为学校不喜欢的坏学生。在高中二年级,他离开了学校。按照他的说法:“我被新闻的魔法迷住了,每天在警察局闲逛的时间远远超过上课的时间。” 尽管他的父母极力反对,罗斯还是走上了成为一名新闻人的道路。退学后,他先是来到自己叔叔所在的丹佛市担任了一段新闻通讯员,后来又回到盐湖城,供职于《盐湖城电讯报》(后并入《盐湖城论坛报》)。一切从底层干起,让他接触到很多为报社工作的自由写手,这些身上充满了故事的作者令罗斯大开眼界。渐渐地,盐湖城满足不了罗斯越来越大的胃口。1908年,年仅16岁的罗斯和一个稍大一点的朋友一起到加州去闯世界。不幸的是,他的朋友带着他们共同的财产逃跑了,罗斯不得不沿着加州的铁路前行,打各种短工,历时两年才回到家乡。仅一年之后,罗斯再次出发,来到了加州玛丽丝威尔,加入当地一家名为《诉求》的报纸,正式开始了他辗转于各家报社之间的生涯。从1910年到1917年,罗斯至少为二十家以上的不同报纸工作过。他居无定所,往往是来到一个地方工作一段时期,攒够旅费后就离开,再来到另一座城市。半流浪的新闻人职业培养了他的生存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技能,让他年纪轻轻就具有了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 在此期间,一篇报道令罗斯声名鹊起。1913年5月,美国南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一名年仅13岁的女孩儿被性侵后杀害,警方将嫌疑集中在一名名叫李奥·弗兰克的犹太人身上,将其宣判死刑,这一案件在种族矛盾集中的南部引起了社会极大的关注。历经两年多的审判和上诉后,高等法院驳回了弗兰克的上诉,但佐治亚州州长因关键证据存疑,将弗兰克由死刑减刑为终生监禁。减刑激怒了当地种族主义者,他们于次日劫持弗兰克,将他带到被害女孩儿家乡私刑处死。众多媒体跟踪了这一案件的全程进展,而代表《佐治亚人》报的罗斯的报道最为详实和精彩。从他冷静细腻的描述中,读者已能依稀看到日后《纽约客》为之自豪的新闻客观性。罗斯对弗兰克的案件作出了如下的评价:“我们无法贸然认定弗兰克是否有罪,但也许可以说他的行为从一开始就是无罪的,他没有受到公正的审判,对他不利的证据都是非结论性的,无法依照无罪推定原则证明他有罪。”这段话能够明确地感觉到罗斯作为一名新闻人的公正立场。 军中岁月 1917年,年仅25岁的罗斯加入美国远征军,随着*****名来自美国各地的青年,一起来到法国参战。在军队当中,罗斯担任下士,他很快为自己的新闻人才能找到了用武之地。他自告奋勇,徒步五十英里来到巴黎,参加到美军杂志《星条旗》担任编辑,该杂志以报道美军在法国的战争情况为主,同时还要发表宣传性文章鼓舞士气,并兼写一些战地报道,为国内的各大报纸供稿。在近两年的工作时间中,罗斯以其卓越的才能获得了同事的认可,成为《星条旗》的总负责人。到战争结束时,《星条旗》杂志一共出版了71期,国内外读者达50多万,总盈利达到70万美元。在经营杂志的同时,他闲不住的个性又给他带来了额外的收入。他敏感地意识到美军士兵业余生活单调乏味,需要一些杂志来进行调剂,于是,他将各种军队当中以及当地的趣闻轶事凑在一起,编写了一本名为《美国佬談话》的幽默小册子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