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水的意象.doc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名:刘恒 班级:自动化1305班 学号《诗经》中水意象的赏析 提及中国文化中的“水”,有《道德经》中“江河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对水的哲学思辨,有《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的感叹,更有《虞美人》中“无情汴水自东流, 只载一船离恨, 向西洲”的喻情于水,对友谊地久天长的表达。而谈及以水来表达丰富情感的作品,就不得不提及《诗经》了。 ?? ?《诗经》中脍炙人口、代代相传的情诗有相当一部分和水相关,或用水起兴,或用水作比,或直接以水中作为意象展开的场景。如?《王风?扬之水》中“?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戌申”的以水起兴,如《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以水喻情,如开篇的《周南?关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水这一意象为背景,来表达爱情的纯洁。 ?? ? 《诗经》中的“水”,多带有悲剧色彩,流露着许多的“哀情”。《邺风?柏舟》中“忧心悄悄,温于群小,靓阂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痞辟有镖!”的悲愤郁结,痛苦万分;《王风?扬之水》中“怀哉!怀哉!易月予还归哉?”的远征戍边,怀乡思妻;《周南?关唯》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惆怅无边的哀情。这些令人惋惜,令人哀叹,令人不舍,又令人向往的“哀情”使得无形无色、无情无味的水,变成色彩斑斓,充满情感。还有这“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和“溯徊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声声“不得”“不可”的长叹,使得阻隔的河流两岸连成一体。总之,“水——爱情”已成为《诗经》情诗中反复出现的意象,一道独特的景观。 ??? 《诗经》中的“国”所及主要就是黄河流域和汝、汉江流域,而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正在于此。先人们依水而居,生活起居离不开河水的滋养,生活节奏的缓慢,也让人在劳作之余有着更多的情感交流,于是情事在水边展开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状态,爱情与水的紧密联系,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成为历史的真实存在。水与爱情有某种品质上的相通:水之悠长,好像爱情之天长地久;水之曲折,有如爱情的之好事多磨;水之深广,仿佛爱情的深沉广远;水之波动,似若爱情的起伏波澜。 ??? ??所以水成为诗词中情感抒发的常用载体,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 ???? 水在中国文化中既象征着纯洁又象征着生命,同时意喻着“母亲”的滋养、救护。中国把黄河就做“母亲河”正是此意。古人与水的联系要密切得多,两性之爱也要原始、自然得多。《诗经》情歌的作者多为劳动者、士兵、妇女或最低等级的贵族—士,水与爱情对他们当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在浩大无垠的天地间,在强大的社会压迫和自然压迫面前,在一切都显得敌意、异己、难以把握的残酷现实中,唯有将爱情建立与河畔之旁,让充满母性的河流来见证和保佑这纯洁无暇的情感,就如羸弱的孩子,只有依偎在母亲旁,才能感到温馨安全一样,才能让他们在匮乏的物质、艰难的现实生活和不安的精神生活中获得短暂的些许滋润和救赎。 因此,《诗经》情诗中爱情与水的相挨,既是基于它们共有的特征,也是基于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历史上“水——爱情”意象的频频出现,其实是古人渴望忠贞、幸福长久的爱情愿望,与残酷现实生活、人性复杂多变的相互矛盾所致,“水——爱情”意象在《诗经》情诗中频繁出现,也是缘于此。《诗经》中“水——爱情”意象的出现或出于无心,但就当时的历史背景而言,却是必然。因它是古人“用凭想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把他们最内在最深刻的内心生活变成认识的对象”的结果,凝聚着无数先人共同的命运和心理体验。《诗经》这一意象也为中国后来诗歌情感基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