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切削加工技术 课程标准 精密切削加工技术课程标准(第二次修订).doc

精密切削加工技术 课程标准 精密切削加工技术课程标准(第二次修订).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 《精密切削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精密切削加工技术》课程组 二〇一一年三月 目录 TOC \o 1-2 \h \z \u 1 课程基本信息 1 2 课程定位 1 2.1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1 2.2课程性质 1 2.3课程任务 1 3 课程目标 2 3.1知识目标 2 3.2技能目标 2 3.3素质目标 2 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 3 4.1课程教学模式 3 4.2课程设计思路 3 4.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4 4.4课程教学组织与课时安排 4 6 考核与评价 35 7 教学基本条件 40 7.1课程教学团队要求 40 7.2仪器设备要求 41 7.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 41 8 教学建议 41 8.1重点与难点 41 9 课程教学资源 41 9.1教材的选取原则 41 9.2教学参考书 42 9.3网络教学资源 42 9.4其他 42 精密切削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精密切削加工技术 开课教研室 机制 适用专业 机制 课程编码 10213-1 课程总学时 150 课程总学分 9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工程材料、机械加工设备 后续课程 精密机械制造工艺设计、先进制造技术、典型精密零件工装设计 编制人 殷雪艳 审定人 黄雨田 制定/修订日期 2011年 10 制定/第 2 次修订 2 课程定位 2.1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 《精密切削加工技术》以动力换挡变速器及枪管零件加工所用的刀具为主线,以动力换挡表变速器及枪管零件为载体,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工作任务,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2.2课程性质 《精密切削加工技术》课程是机制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优质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企业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普通机床操作工、工艺员、检验员等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 2.3课程任务 从知识、能力、素质几个方面描述。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车、铣、钻、滚齿及深孔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刀具的结构特点;能根据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刀具与设备,能加工出相应零件的特征表面;应用切削加工基本理论解决零件加工中的质量问题,优化切削参数和刀具参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良好的品德和素质,并能取得车工、铣工、钳工、数控加工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 3 课程目标 3.1知识目标 主要完成学习车、铣、钻、滚齿及深孔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及刀具的结构特点;根据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刀具与设备,能加工出相应零件的特征表面;应用切削加工基本理论解决零件加工中的质量问题,优化切削参数和刀具参数。 3.2技能目标 3.2.1专业能力目标 能根据机械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刀具与设备,能加工出相应零件的特征表面;能应用切削加工基本理论解决零件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能优化切削参数和刀具参数 3.2.2方法能力目标 学生根据下发任务,查资料、讨论、综合分析问题、实践操作及使用网络资源库等手段和方法,完成任务,不断提高知识层次及水平,具备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2.3社会能力目标 社会能力有: 1.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加强学生信息检索以及相互沟通能力 3.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4.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5.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3素质目标 具备较强的责任心、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国防精神等良好的品德和素质。 4 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 4.1课程教学模式 结合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三阶段、两情景、一环节、零距离,3210” 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课程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方式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4.2课程设计思路 1、企业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中航工业庆安公司、中航工业西控公司、咸阳经纬纺织机械厂、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02研究所、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责任公司、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宝光集团、陕西北方动力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秦川格兰德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临汾市电力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大江信达车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重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铁马锻造有限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