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分析.doc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分析 DOI:10.3760/cma.j.issn.1671-0282.2014.06.002 作者单位:266000 山东省青岛,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杨燕玲现于菏泽市立医院工作,崔兆芳、崔凤静、单若冰)儿科;青岛市北区妇幼保健所(蒋裕蕊) 通信作者:单若冰,Email: shanrb@163.com 【摘要】目的 对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近10年早期新生儿死亡特征进行分析,探索早期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及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10年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死亡新生儿病例资料,对住院早期新生儿死亡病例临床情况及主要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年间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共入院16 314例新生儿,共死亡525例,生后1周内早期新生儿死亡408例,包括214例早产儿,194例足月儿,占新生儿死亡的77.71%。前后5年比较,病死率明显下降(P0.05)。 2.2 早期新生儿不同死亡时间死因分析及评分比较 2.2.1 早期新生儿不同死亡时间死因分析 408例早期死亡病例中,生后1 d内死亡110例,占死亡总数27.00%,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重度窒息、RDS、严重先天畸形、MAS等;~3 d死亡192例,占47.06%,主要死亡原因为RDS、重度窒息、先天畸形、严重出血性疾病(肺出血、颅内出血等)等;~7 d死亡106例,占25.98%,主要死亡原因为严重感染性疾病、重度窒息、先天畸形、严重出血性疾病等。显示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生后3天以内(74.02%),后期因感染性疾病死亡比例上升。 2.2.2 早期新生儿不同死亡时间评分比较 如表3,~1 d、~3 d和~7 d死亡早期新生儿三组的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及SNAPPE-Ⅱ评分(疾病危重度评分)比较,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显示, 1 d内死亡病例疾病危重度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 2.3 死亡早期新生儿围产期一般情况分析 2.3.1 死亡病例产科因素分析 本组资料中,214例早产早期死亡病例中有明确产科情况的有158例(73.83%);194例足月早期死亡病例中合并产科情况135例( 69.59%)。早产与足月产科相关产科因素有明显不同,早产儿主要为胎膜早破(56例,26.17%)、多胎(55例,25.70%)、胎盘异常(包括胎盘前置、早剥、老化等38例,17.76%)、母亲妊高症(24例,11.21%)等,足月儿主要为羊水污染(63例,32.47%)、脐带异常(47例,24.23%)、胎盘异常(29例,14.95%)、羊水量异常(26例,13.40)等。 2.3.2 不同胎龄死亡病例出生情况分析 在生后1周内共死亡214例早产儿,出生体质量800~4450 g,(1723.34±625.45)g,胎龄26~36.86 周,(31.76±2.81)周;早期足月儿死亡194例,胎龄37~44周,(39.79±1.53)周,出生体质量1900~5600 g,(3329.11±655.23)g。如表4示,早产三组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死亡病例胎龄主要集中在32 周内,可见胎龄越小,相应出生体质量越低,占死亡比率越高; 早产儿胎龄~32周组5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P0.01),说明胎龄越小可能窒息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重;34~36+6 周组剖宫产率高于~32周组;早产儿三组市级医院出生率均高于足月儿。 3 讨论 新生儿病死率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医疗卫生水平及妇幼保健水平有关,每年大约99%的新生儿死亡发生在低收入、中等收入水平国家[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产科诊疗技术的发展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早产儿管理技术的不断提高,使新生儿病死率有了明显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美国2005、2006、2007年新生儿的病死率分别为4.54‰、4.46‰、4.42‰[4-6]。据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公报,2008、2009、2010、2011年我国新生儿的病死率分别为10.2‰、9.0‰、8.3‰、7.8‰[7-8]。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40%,75%新生儿死亡发生在生后1周内[9]。本组资料显示,7 d内死亡的病例占新生儿死亡的77.71%,与WHO报道一致,其中74.02%于生后3 d内死亡,3 d内主要死因为重度窒息、RDS、先天畸形等,4~7 d主要死因为重度窒息、先天畸形,其中感染性疾病因素上升。因此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的关键是降低早期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