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二)——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 量一量,比一比.pptx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二)——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综合与实践(第一学段) 量一量,比一比.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二)》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一、《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案例;教学内容:《量一量 比一比》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节实践与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及表示长度的经验,将抽象的长度或高度的数据与自我感知和认识结合起来,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进而发展长度观念。 “量一量 比一比”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初步学会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身体上的尺有了初步的认识,而在实际生活中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或对只需对物体的长度、高度进行估测时,我们身上的尺就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用身上或者身边神秘的“尺子”量是十分必要的。;1.结合生活实际,找到生活中的不同标准,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熟悉事物的长度。? 2.体会测量的实质,能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长度观念,发展学生的量感。?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测量“标准”(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导入设计 2.创设认知的冲突,揭示活动的主题。 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刘老师有个超级绝活,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不需要用尺量,就能知道你的身高大约是多少?相信吗?来试试。 我猜的对吗?那老师又没有拿尺,谁知道我是怎么量的呢? 其实,刘老师用了一把“神秘的尺子”,你们知道在哪里吗?这把“尺子”就藏在了老师的身上,而且你们的身上也有呢,而且在我们熟悉的教室里面也有长长短短的尺子。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有趣的实践与活动课,去找找神秘的“尺子”,用它们量一量,比一比。(板书:一一神秘的“尺子”和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过程--新课设计;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不同神秘的“尺子”的长度,和用不同的神秘“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充分的体会到,这些神秘的“尺子”,不仅真的可以量出物体的长度,而且有了这些各种各样长度不一的“尺子”,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很方便的量出其它物体的长度或者高度。;;;三、综合应用,拓展思维,积累活动经验。 第一单元的例8我们用13米去描述了旗杆的高度,这是用尺实际测量的结果。那我们今天创造了这么多的标准,你们还可以怎么样描述旗杆的高良呢? 指名回答;设计意图:学生在经历了数学活动后,未必就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所以,用这样一个问题来作为一节课的结束,可以设置悬念,更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而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其实就是经历了对这次活动课的内悟和反思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的数学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也为今后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二、“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二、“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教学策略;二、“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教学策略;二、“综合与实践”第二学段教学策略;思考题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