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软件著作权 登记软件著作权7项 3.1 知识产权及成果 发表科技论文 硕士研论文3篇,发表论文19篇,其中权威15篇,EI收录3篇。 3.1 知识产权及成果 经济效益 3.2 应用推广与效益 年 份 新增利润 新增税收 创收外汇 节支总额 2012 ? ? ? 2000 2013 ? ? ? 1638 2014 ? ? ? 2097 累 计 ? ? ? 5735 项目成果从2012年开始大范围推广应用,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采用本项目自动化监测手段和安全评估系统后,提高了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安全投入: (1)宁启复线电气化工程安全和监测每年的施工安全投入为2950万元; (2)2012年采用项目成果后,安全投入减少950万元,节支2000万元; (3)2013年采用项目成果后,安全投入减少1312万元,节支1638万元; (4)2014年采用项目成果后,安全投入减少853万元,节支2097万元。 (1)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应用评价:项目研究成果为提高铁路既有线施工安全水平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它在我司工程项目中的运用大大减少了安全检查投入和人员监测费用,提升了我司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使我司的安全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应用评价:该成果的应用,实现了既有线近接施工点地质信息的系统化管理;通过手持平板电脑以及基于北斗的多模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实现了近接施工过程的安全风险定点、定时风险评估;利用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现代传感器技术及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对铁路营业线桥涵施工防护过程进行实时自动化监测,保证了多个既有线顶进涵的安全施工,应用效果良好,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3)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应用评价:项目研究成果大大提升了我司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并能减少安全检查投入和人员监测费用,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使我司的安全生产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社会效益 3.2 应用推广与效益 中铁十四局集团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 中铁十局集团 3.2 应用推广与效益 基于BDS/GE的既有线近接施工安全管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武汉理工大学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武汉光谷北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主要汇报内容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技术创新 第三部分 第三方评价 第四部分 应用推广与效益 第一部分 研究内容 1.1需求分析 详细了解既有线的地质环境、水文环境等信息的需求 近接施工安全风险全面、定点评价的需求 既有线近接施工安全监控实时性、有效性、科学性的需求 对比项目 国内外同类技术 本项目技术 既有线 近接施工 地质信息管理 纸质数据存档、 人工数据处理 应用数字地图软件和数据库管理技术实现可视化信息判读和数字化化数据管理。 既有线 近接施工 安全风险评估 专职安全员、 安全专家 现场检查打分 应用安全检查智能移动系统,根据项目施工进度,预设项目地点、安全检查时间,实现定时、定点安全检查与评估。 既有线 近接施工 安全监测 GPS、北斗、 全站仪、水准仪 自动化采集仪智能识别并采集不同类型传感器信号、数据无线传输、既有线近接施工防护自动化监测 近接施工 工程地质 条件极复杂 基于DBS/GE的既有线近接施工安全管控关键技术 近接施工 工艺及 过程极严格 以确保列车安全运营和既有线近接施工进度为目标,围绕信息化、智能化、成套化开展项目研究。 安全监控 时效性 要求极高 理论 体系 关键 技术 系统 研发 地质数据库模型 地质信息超前预测 分析安全评价模型 识别安全隐患 轨道位移调整 支墩-桥涵耦合分析 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模型 定时、定点安全评价手段 数据库、虚拟仪器、无线传输技术集成 可视化、数据管理技术的融合 近接施工地质信息管理系统 近接施工智能移动安全风险评估系统 近接施工防护自动化监测系统 1.2 总体研究思路 (1)设计开发了“基于Google Earth的既有线近接施工地质预报信息管理系统”; (2)分析并识别既有线近接施工安全风险,构建既有线近接施工项目风险评价模型; (3)设计开发了“基于北斗的既有线近接施工智能移动安全风险评估系统”; (4)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列车动载荷对既有线近接施工支护主体的动力响应特性; (5)设计并研制了“安全监测自动化采集仪”; (6)采用虚拟仪器技术、数据库技术,设计开发了“铁路营业线桥涵施工防护自动化监测系统 ”; 1.3 研究成果概述 第二部分 技术创新 综合利用Google Earth、Sketch Up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