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律法规}法律知识秩序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docx

{合同法律法规}法律知识秩序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同法律法规}法律知识秩序市场转型精英政治化与地方政治 实意义,也没有多少学术价值,因为计划经济也会导致社会抗争。市场引发社会抗争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如果对社会抗争作如此简单化的理解,可能会误导人类解决社会抗争的努力。当市场发展以威权模式为取向时,「外在性」不单单是市场本身所造成的结果,政治的力量更有可能是导致社会抗争这种激烈的「外在性」的主要因素。正如亨廷顿所言,「政府是产生问题的根源」(亨廷顿,1976年)。 二十世纪90年代,大量的事实表明,社会抗争呈明显增长的趋势。崔大伟(DavidZweig)在对《民主与法制》进行了个案研究时发现,从1988年─1997年,《民主与法制》共报导了三十起冲突事件,在这些事件中,1993年─1997年共计二十六起,1991年二起,1990年和1989年各一起。作者还同时对这三十起事件进行归类,认为有五种原因导致了乡村社会抗争事件的发生:土地征用、乱收费、行政或经济问题、干部滥用权力和对干部或政策的错误攻击(DavidZweig,2000年)。在崔大伟所作的归类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公共权力行使不当而引发的社会抗争事件占了绝对多数,因此,可以讲,政治因素可能是引发(至少是在乡村)社会抗争的根本原因。所以,与其用经济外在性(不妨称作「市场中轴」)来解释当代中国的社会抗争,不如用「经济发展中的政治外在性」(「政治中轴」)更有说服力。 其实,发生在中国社会的各种冲突事件远远超越了市场的范畴。2000年,裴宜理(E.J.Perry)和赛尔登(MarkSelden)共同主编了一册论文集,书名为《中国社会:变化、冲突与抗争》,文集共收录了十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论及中国社会冲突的某个方面,例如,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冲突、环境保护者的抗议活动、宗教问题等等,主编者避开了中国社会研究的传统路径(即「市场中轴」),扩大了观察中国的视野。尽管作者没有作方法论的说明,但是,论文的研究取向足以表明,「政治中轴」也许更加合乎逻辑地说明中国社会变迁乃至抗争的宏大原因。 本文之所以主张以「政治外在性」(政治中轴)来理解当代中国社会抗争的起因,并不是简单地遵循学术经典的理论原则,而是基于以下几个具体原因: 其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模式──国家主义。这种模式被学术界广泛地称作「东亚模式」,核心内容是国家(政府或政党)既制定经济发展的战略,又参与具体的经济事务,既是游戏者,又是游戏规则制定者。在东亚地区,现代化的腾飞通常通过两种体制支撑:一种是政府体制,另一种是市场体制。在这两种体制中,前者是主导性的,后者从属于前者。前者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对后者的支配性地位,这主要取决于现代化的内在逻辑:政府在经济发展中引入市场因素,即在强大的政府能力的基础上构建市场框架。中国的发展同样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后发模式」,它一方面希望释放市场和社会的能量,但同时也意识到,政府必须垄断资源以便动员资源,然后才谈得市场的自主发展。在此威权模式下,国家(政府和政党)的影子随处可见。在〈政府即厂商〉一文中,魏昂德(AndrewWalder)认为,中国政府是经济市场的必要一员,因为地方政府已经从事经营,以厂商的角色参加市场活动(Walder,1995年)。因此,社会抗争与其说是市场的外在性结果,还不如说是政治的外在性结果。 其二,政治合法性基础──发展主义。1978年之前,革命后政权统治的基础主要是通过意识形态的灌输,从而获得民众的政治认同。但是,「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连续的政治运动将中国带入政治危机之中。1978年可以看作是革命的终结、后革命时代的开始。在后革命时代,政治领袖逐渐转变合法性获取的主题,1992之后,「发展是硬道理」轻易地替代了「政治挂帅」的合法性地位,发展主义既是政治统治的价值理性,同时也是政府治理的工具理性。经济发展几乎成为考虑政府绩效、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当发展主义过度地追求经济增长时,国家必然扩张自身干预社会的能力和范围,这样,国家既有可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促进力量,但同时也有可能成为制造社会抗争的源泉。当国家积极介入社会发展过程时,其附属性结果就是政府和国家力量也随之增长。 其三,市场分权的代价──地方主义。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整体上讲就是中央与地方的分权过程,是围绕着如何在市场条件下将资源分配制度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央其实面临着一个两难问题:一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央必须放权,另一个是在放权之后,中央如何进一步控制地方势力的崛起。1994年,中央推行分税制,在财税方面基本上解决了中央财政的弱小问题,但是,国家能力不仅仅是一个财政能力问题,当我们发现中央财政在逐年增长的同时,地方主义的势力却愈来愈僭越中央的控制力,典型的例子就是地方无视中央的规定,非法吸取资源。当市场化和分权加强地方机构的自主权时,由改革引发的地方授权

文档评论(0)

fengbitao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