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的种类及治疗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患儿,女,2岁。因发热、咽痛3天,惊厥半小时入院。 3天前上午,患儿畏寒,诉“冷”,出现“鸡皮疙瘩”和寒战,皮肤苍白。当晚发热,烦躁,不能入睡,哭诉头痛、喉痛。次日,患儿思睡,偶有恶心、呕吐。入院前0.5h突起惊厥而急送入院。尿少、色深。 PE:T41.4?C,P116次/分,R24次/分,BP13.3/8kPa。 疲乏、嗜睡,重病容。面红。口唇干燥,咽部明显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颈软。心率116次/分,律整。双肺呼吸音粗糙。 实验室检查:WBC17.4?109/L(正常4~10 ?109/L),杆状2%,淋巴16%,酸性2%,分叶80%。CO2CP17.94mmol/L(正常23~31mmol/L)。 入院后立即物理降温,输液,纠酸及抗生素等治疗。1h后大量出汗,体温降至38.4 ?C。住院4天痊愈出院。 1.试分析上述患儿发热的激活物和体温升高的机制。 2.该患儿的体温变化表现出哪几个期?各期有何临床症状? 3.患儿的治疗措施是否正确?假如你当班,又如何处理? * * 发热的典型表现 体温上升期 皮肤苍白、四肢冷厥 “鸡皮” 恶寒 寒战 高峰期 自觉酷热 皮肤干燥、发红 退热期 出汗、皮肤血管扩张 * 讲授内容 ? 概念、发热原因 ? 发热的发病机制 ?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 发热的机能代谢变化 * 概述 体温? 生理性 病理性 过热 发热 发热和过热的区别在哪? * 发热的概念 机体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体温中枢“调定点”上移,从而引起体温的调节性升高。 调节性体温升高 * 过热和发热的比较 过热 发热 无致热原 体内因素 周围环境温度过高 有致热原 病因 调定点无变化 调节机构失控或效应器障碍 调定点上移 发病 机制 体温可很高,甚至致命 体温可较高,有热限 效应 物理降温 对抗致热原 防治 原则 * 含有致热成分的物质,能引起机体发热。 致热原 发热激活物 能激活机体产内源性致热原细胞,产生、 释放内源性致热原的物质。 发热的原因 * 发热激活物种类 (一)感染性因素(占临床发热的50-60%) (1)细菌与毒素 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ET) 革兰氏阳性细菌----外毒素 (2)病毒、螺旋体 (3)真菌 (5)寄生虫 * 1.抗原抗体复合物 (antigen-antibody complexes, Ag-Ab) 2.组织损伤和坏死 3.类固醇 “苯胆烷醇酮” 4.致炎物 硅酸结晶、尿酸结晶 (二)非感染性因素 发热激活物种类 * 讲授内容 ? 概述 ? 发热的发病机制 ? 发热的时相及热代谢特点 ? 发热的机能代谢变化 * 发热的3个基本环节。 1.内生致热原信息传递:发热激活物作用于 产内生致热原(EP)细胞,产生、释放 EP; (内生致热原(EP):发热激活物作用于 产内源性致热原(EP)细胞所产生并释放的致热物质) 2.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 3.调温反应: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 一、内生致热源的信息传递 激活物 产EP细胞 EP作用于 中枢 发热激活物的种类? 产EP细胞的种类? EP的种类、性质、来源? EP作用的部位? * 产致热原细胞 1.单核细胞、M? 2.肿瘤细胞(骨髓单核细胞性肿瘤细胞、白血病细胞、 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等) 3.其它细胞(内皮细胞、淋巴细胞、郎格汉斯细胞等) ? * EP的种类的比较 内源性致热原(EP) IL-1 TNF IFN MIP-1 来源 单核、M? M? 白细胞 单核 成分 糖蛋白 蛋白质 糖蛋白 肝素结合蛋白质 分子量 12~18 17~25 15~17 ? (KD) 耐热性 不耐热 不耐热 中度耐热 不耐热 致热 双峰热 小:单峰热 单峰热 单峰热 大:双峰热 (剂量依赖) 耐受性 不产生 不产生 产生 不产生 * 二、体温调

文档评论(0)

金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