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 第二部分 新生儿疾病 败硬.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 生 儿 败 血 症 Neonatal septicemia 定义:细菌侵入新 生 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各系统的严重病变 发病率:我国活产足月儿1-10 ‰ 极低体重儿164 ‰ 病死率:20% ﹡细胞免疫 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不足,淋巴因子↓,干扰素↓,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低 非特异免疫功能低下 (1)屏障功能差 皮肤、粘膜、脐带的屏障功能差: 皮肤薄、角化不良,易损伤; 粘膜娇嫩,通透性高,粘膜下毛细血管丰富 呼吸道纤毛运动弱; 消化道腺体功能不全,胃酸少; 脐部坏死组织有利于细菌生长,脐残端是开 放性“窗口” ,距门脉最近; 淋巴结发育不全,网状内皮系统局限屏 障功能不良, 血脑屏障功能不全,50%败血症合并化脑 (2)生长白介素、干扰素、肿瘤细胞坏死因子 等细胞因子的能力低下,早产儿更明显 二、病原菌: 国内:葡萄球菌占首位,大肠杆菌次之 其他如B族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李斯特菌、变形杆菌 等则少见 国外:B族溶血性链球菌(GBS)、李斯特菌 为常见致病菌 三、感染途径:与其他年龄组不同 产前感染:经胎盘血行感染,以病毒为主 产时感染:经产道上行性感染或直接感染 产后感染:最常见(占50%)最重要的途径, 以细菌为主 皮肤、粘膜(口腔、球结膜、中耳、消化道、吸道、女婴外阴粘膜)、脐带 雾化器、呼吸机、吸痰器、暧箱、各种导管、插管、医务人员双手造成医源性感染。 临床表现 一、两种类型 早发型:出生4-7天内,多为宫内或产时感染 涉及多器官呈暴发型表现 晚发型:出生5-7天后,多为产时或产后感染 可见局部感染灶 二、新生儿败血症 早期症状不典型为其最大特点 多表现为“五不”:不吃 不哭 不动 体温不升 面色不好(或反应不好) 有以下表现提示败血症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一、病原菌检查 1、细菌培养 血普通菌培养:用抗生素前于不同部位取标本送检, 易污染,阳性率低(10%) 血L菌培养、厌氧菌培养 组织及体液培养;脑脊液、尿、皮肤表面、脐部、胃 液、咽试子、外耳道分泌物 2、直接涂片找细菌:白细胞层、脑脊液、深部脓疡或胸 腹水做直接涂片染色,快速 3、检测细菌抗原 特异性强,快速,先进,值得推广 4、分子生物学检测 细菌质粒DNA分析,DNA探针,PCR及16rRNA技术鉴 别菌种 二、非特异性检查 WBC5×109/L或生后三天WBC20× 109/L,伴杆 状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0.2, ESR↑,CRP(+) 治 疗 1、抗生素疗法 经验用药:病原菌未明:耐酶青霉素 严重感染者:三代头孢 明确病原菌按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用法:静脉用药,连用7-14天,有并发症用 3-4周,用2-3天无效改药,或据药 敏试验调整用药 原则:早期、静脉用药、足疗程、注意药物 毒副作用 2、支持疗法 ⑴、保暖,给氧,维持内环境稳定 ⑵、输血、血浆、粒细胞、换血、IVIG ⑶、细胞因子调节疗法:白细胞介素(IL) 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干扰 素 病因和病理生理: 外因:寒冷、缺氧、感染 内因:早产、低体重、棕色脂肪产热易受抑制 新生儿皮下脂肪以饱和脂肪为主,熔点高, 易凝固 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病理生理基础为低体温→血流郁滞 组织缺氧、酸中毒 DIC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 ↓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