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性瘫痪(一)-(1)教案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儿脑性瘫痪(一)-(1);脑瘫定义三要素; 二、脑性瘫痪患病率 脑性瘫痪患病率是指出生后存活的每1000名小 儿中患脑性瘫痪的人数(‰)。 最新报道的脑性瘫痪的患病率为,澳大利亚2.3, 加拿大2.6,爱尔兰2.0,芬兰2.5,挪威2.1,瑞典2.4 ,英国为2.0,美国为2.1。 我国调查的结果:脑性瘫痪男性患病率为1.95, 女性为1.22,1岁以下组患病率为2.15,6岁组为1.04。;;;; (3)胎儿期因素:1)感染:梅毒螺旋体、唾液 腺病毒、李斯特菌属、巨细胞包涵体、流感病毒、风 疹病毒等;2)低血糖;3)宫内缺氧;4)胎儿红细 胞症。 (4)孕母因素:1)妊娠中毒症;2)反复阴道流血 ;3)过量吸烟或饮酒;4)初产>34岁或<20岁;5) 妊 娠中手术;6)习惯性流产、早产、死产;7)子痫。 ;; (8)脐带异常:脱垂、绕颈等; (9)羊水异常:过多、过少、混浊、早破水; (10)异常分娩: 1)产钳、胎头吸引分娩、因故剖腹产; 2)臀位或足位产; 3)第二产程>4小时、全产程>30小时; 4)急产等; (11)新生儿低血糖; (12)新生儿低血钙 。 ;;;;;;; (2)坐位阶段 由于此型患儿头部、颈部和躯干障碍相对较下肢轻,所以此型患儿大都能发育至坐位水平。但是坐位姿势异常,坐位的基底支持面积小,因为髋关节屈曲不充分,出现代偿的脊柱前屈而呈现园背。当患儿仰头向上方看时,会出现突然的髋关节伸展致使身体向后方倾倒。在伸腿坐位上,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群的屈曲和痉挛,同时腹部的肌肉和膕绳肌的痉挛,致使骨盆后倾,坐位的支点不是在坐骨结节上,而是在骶髂关节处。为了维持坐位的稳定,需要将躯干向前方倾斜,使脊柱过度的后弯,这也是形成圆背的原因之一,躯干在坐位上不能竖直。由于这类患儿的髋关节明显内收、内旋,患儿喜欢取 “W”坐位。 ;17; (3)上肢 表现为前臂旋前、手指关节掌屈、拇指内收、手掌 尺侧偏位。另外,在早期可以见到由于肩胛带的外展与 肩关节内旋,呈现上肢后伸的状态,随着患儿的生长发 育,肩胛带外展逐渐地加重,这种现象就不再明显。上 肢可以在坐位上出现向前方和侧方支撑的能力,患儿可 以用一只手支撑身体,用另一之手去玩耍。但是,两手 同时抬起和向上方伸出较为困难。 (4)翻身运动 此型患儿可以获得翻身运动的发育,翻身运动是从 头部开始或应用上肢的力量进行的整体的运动模式,常 见不到肩胛带和骨盆带间的回旋运动,下肢常固定于伸 展、内收肢位上而很少活动 。;;; (6)向坐位转换运动 因病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转换方式。 1)如果患儿可以在俯卧位上用支持身体的两上肢将躯干推向后方,则可以用这一方法形成跪坐位,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患儿只依靠上肢,下肢基本不活动,髋关节呈内收的肢位。 2)不具备在俯卧位上用伸展的上肢负荷体重能力的患儿,则常常在用前臂支持身体的俯卧位状态上两下肢进行屈曲活动,通过屈曲活动使下肢牵拉至腹部下方,然后再抬起头部并逐渐使臀部坐于两足之间,形成W坐位。由于缺乏躯干的回旋活动,所以难以向侧坐位转换。 ;;;;; 所以,在步行时为了保证下肢的迈出和避免 身体重心向后方移动,则需要通过屈曲髋关节和膝 关节来代偿。另外,在步行中无论是支撑侧的还是 摆动侧的躯干均通过在髋关节处的前屈来向前推进 。久而久之,会形成腰椎代偿性后弯。此型患儿的 腰、腹部肌肉的力量弱,所以在步行时表现摇摆的 动作 。 ; 3.痉挛型偏瘫的临床表现 此型患儿因为有明显的姿势与运动的非对称性, 所以常比双瘫儿发现的早,多数是在8、9个月以后或 更晚些被确诊,病因常为一侧性颅内出血、缺血缺氧 性脑病或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临床检查除了患侧肌肉痉挛外,可见患侧上、肢 尤其是下肢短于健侧,腿的周径、足跟、臀部均小于 健侧,为失用性萎缩。 ; (1)手和上肢 婴儿期可见到患侧的手常为握拳状态,只用健侧 手去抓物。因为患儿残留肩胛带后退和肘屈曲的原始 模式,患侧手不能拿到口,所以见不到吮指动作,逐 渐形成两侧手和上肢的不对称。正中位指向发育障碍, 不能将物品从一只手递向另一只手,所以患儿没有在 正中位上使用两只手的体验。 逐渐,患儿只应用健侧的手,当想要用患侧手去 协助健侧手时,需要固定地屈曲腕关节才能张开手指 ,于是就形成了腕关节的掌屈、尺侧偏位,也加重了 前臂旋前的程度。久之,会

文档评论(0)

159****5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