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现状分析.docVIP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现状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徐妍艳,王红梅,李淑霞 (赤峰学院 社会科学部,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本文根据近几年赤峰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实践,在做了较为全面的教学调查的基础上,主要从学生学习的目的与收获、学生学习态度与自我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成绩考核办法四个方面,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明确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新举措,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6-0251-03 自2007年至今,我校已经进行了四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的教学。这门课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它的主要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帮助学生了解国史、了解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四轮教学后,学生对这门课是怎样认识的?学习的态度及收获怎样?教师讲授这门课的实际效果如何?在教学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为了摸清和解决这些问题,今年开学初,我们对刚刚结束这门课学习的09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采取随堂发放、集中填写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114份,收回1000份,有效回收率为90%。现根据调查问卷反映的情况,本文主要从学生对学习《纲要》的目的与收获、学生学习态度与自我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成绩考核办法四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一、学习《纲要》课的目的与收获 我们首先从“你是否明白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你是否确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确信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吗?”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1.2%的学生在《纲要》的学习结束后,对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有了基本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有了深刻的领会。但我们仍要看到还有近1/3的学生对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不太明白,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结论不怎么认同,还有16.8%的学生对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还存有疑虑。这种情况不仅给我们《纲要》课本身,同时也给多年来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严峻的课题:究竟用什么方式、通过哪些素材才能使我们的青少年真正地懂得三个选择在中国有着它的历史必然性,并使之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关于学生学习《纲要》课的收获问题,调查数据显示,86.3%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开设《纲要》课是有必要的,并有71.4%的学生认为这门课对将来就业会有很大的帮助;有54.4%的学生认为学习这门课收获很大。这说明,《纲要》课开设的目标基本达到了。但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也有6.7%的学生对此持有不同的态度,他们认为《纲要》中的许多内容在中学就学过,没有必要再重学一遍,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有13.6%的学生认为没有更多的新收获;23.8%的学生认为对将来的就业帮助不会太大或根本不会有什么帮助。这就反映出学生们对《纲要》课的感知是不同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重要的一点是由对《纲要》课的喜爱程度不同导致的。 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自我评价 学习基础方面 09级本科生学习《纲要》课的学生中,文科类、理科类的学生数量大体相当,学习基础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为文科班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经学过中国近现代史,他们对有关的历史事实、重大事件、历史人物都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开课前,15.3%的学生对课程中的80%以上的内容都是已知的,看历史书最多的当然也是文科生。而理科出身的学生则不然,他们在初中时只学了点中外简史,因为在中学,历史是一门副科,由于忙于考高,基本没把精力放在这上面,所以在开课前,他们对《纲要》所涉及的知识是一知半解。知识少底子薄,读的历史书也不多。读10本以上历史书的学生基本没有;读5至10本的358个学生中,理科的只有16名,占4%左右;其他所读数量都在5本以下。这种情况就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混在一起上课,课程的深浅度怎么把握,到底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的学习态度方面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学习《纲要》课缺乏主动性,64.7%的学生回答对此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或一般,46.9%的人只是把老师讲的重点内容划在书上;12.7%的人只是听一听而已。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来上课,手里光拿着一本书,纸笔全不带。所以有时当老师要求做课堂作业时,整个教室乱作一团,借纸的、找笔的、没书的(三无学生)忙得不亦乐乎。有些学生做的课堂作业与老师布置的作业风马牛不相及;交上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