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6 、心忧天下,敢为人先 ? 以天下为已任的社会责任感。 “ 士志 于 道 而 耻 恶 衣 恶 食 者, 不 足 与 议 也。” —— 《论 语 · 里 仁》 ? “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论语 · 宪 问》。 ?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行 拂 ( 违背之意 )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 · 告子下》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孟子 ?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 杜甫《自京赴 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 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 乐而乐”。 —— 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郑板桥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人间疾苦声。 ?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 7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 —— 屈原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诸葛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 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 顾宪成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顾炎武 “ 苟利国家生死以 , 岂因祸福避趋之” 。 — — 林则徐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 周恩来 “我以我血荐轩辕 ” , —— 鲁迅 ? 8 、求是务实,豁达乐观 ? 中国文化是以人心和人生为观照,因 而是面向现实、重视人生的。实事求 是历来是中国人的认识原则和道德信 条。 ? 孟子要知人论事,主张给民以恒产,从而 使民有恒心,“无恒产则无恒心”。 ? 荀子否认生而知之,强调后天学习对人的 知识才能的重要性。 ? 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 实行,推崇事功。 ? 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 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现。 ? 董仲舒承认“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 之地”,要求“更化”,省刑薄赋。 ? 王充重实事,疾虚妄。后来的陈亮、叶适, 都注重事功,强调动机与效果的统一。 ? 中国传统史学坚持信史直录,不畏权势压 迫的传统,也是中国文化求实精神的表现。 著名史学家刘知己“善恶必书,使骄君贼 臣知惧” —— 《新唐书 · 刘知己吴竞传》 ? 在民族性格心理中,求是务实的精神也打下了深 深的烙印。中国人的性格朴实无华,立身行事, 讲究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摸着石头过河”, 鄙视华而不实的作风。 ? 这些,都表现了中国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素质中 优秀的一面。但是,在这种求是务实精神中,同 时包含着某些消极的因素。例如,注重人心和人 生,却忽视对自然的改造,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又如,求是务实精神往往以经验主义为基础,偏 重实惠和眼前功利,带有明显的“吹糠见米”的 小农意识。这反映了求是务实精神中忽略长远利 益的短视特点,是小农经济局限性的必然表现和 结果。 ?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的意义、个体的价值, 存在于现世的生活中。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的人生态度,始终以乐观主义为基调,从而 可以淡化悲观心理。对真理的追求、对光明 的向往,使人们对未来满怀希望。个人际遇 的不顺,可以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来 自我调适,将抑郁之情导向乐观之态。团体 的事业受到挫折,可以看做是新的成功的契 机,低潮可以视作两次高潮间的过渡。社稷 倾覆,可以通过卧薪尝胆来光复。 ?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否极泰来”等格 言,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坚信。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便是这 种乐观精神的积淀和转化。 ?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 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 料 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 首向来潇洒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 阳春三月,苏轼前去沙湖道中遇雨,身边没带雨具,同行 的人皆现狼狈,唯他“吟啸且徐行”,只觉得“料峭春风 吹酒醒,微冷”,“也无风雨也无晴”。看哪,苏轼先生, 笑看世间云卷云舒,一根竹杖,一双芒鞋,一件蓑衣,就 成了行走江湖的“三种兵器”! ? 苏轼:一蓑风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 本性情是“一蓑风雨任平生” ,其内心是“也无 风雨也无晴” ,只要内心安适,任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