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小说-风波.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十八、风波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1.结合作品背景,深入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与思想意义。 2.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3.学习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方法来刻划人物的特点。 4.学习小说善于谋篇布局的结构特点。    一、课文的时代背景   小说写于1920年8月5日,最初发表于1920年9月《新青年》月刊第八卷第一号。   作品以1917年张勋复辟为历史背景。张勋,北洋军阀,原为清朝军官。辛亥革命后,他和属下的官兵仍坚持留辫,继续效忠清王朝,被称为“辫子军”。1917年6月,张勋率兵入京。7月1日,与康有为等人扶持溥仪复辟。这也就是小说中所说的“皇帝坐了龙庭”事件。事件发生时,正在北京教育部任职的鲁迅,于7月3日愤然辞职,以示抗议。这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复辟闹剧,在举国上下的纷纷声讨之下,只延续了12天(7月1日-7月12日)就匆匆结束,并很快为人们所淡忘。但鲁迅却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思考,《风波》正是他在这一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创作完成的,充分体现了他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清醒认识。    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作品通过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风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广大民众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依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   辫子是封建势力复辟与旧的思想意识束缚的象征,也是小说贯穿始终的线索。张勋复辟的消息传来,七斤为失掉辫子而愁眉不展.惶恐不安,保留着辫子的赵七爷则将盘起的辫子放下,招摇过市,神气活现,但复辟事件很快过去,赵七爷重又收起辫子盘上头顶,七斤不再有辫子之忧,并且重又受到家里和村人的尊敬。辫子引起的恐慌,暴露了国民愚昧.麻木的精神状态,说明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旧的思想意识在人们的内心仍根深蒂固,就象七斤头上的辫子一样,即使强行剪掉还是心存留恋,要想唤醒民众.从根本上改造社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场小小的辫子风波,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显示了作者巧妙的艺术构思。   三.课文的艺术特点   1.善于以小见大的总体特色。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所以常常需要从小处落笔,在有限的篇幅内,从看似小事、寻常现象入手,反映大的事件、大的主题。本文在这方面表现得便非常突出,作者透过江南水乡一场小小的辫子风波,反映了张勋复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由此进一步对辛亥革命进行反思,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启发农民觉悟对于中国农村变革的重要性,反映出深刻的社会主题。   2.巧妙谋篇布局的结构艺术。小说紧紧围绕“辫子”这一主要线索展开描写,以“辫子事件”、“辫子风波”为中心,依次交代了由辫子引发的这场风波产生、发展、高潮直至平息的整个过程。风波的很快平息,显示出革命在中国的农村并未受到多大触动。小说开头有关水乡民俗的场面描写,与最后颇具暗示性的结尾相互呼应,更是不仅使小说结构在形式上趋于完整,而且对揭示当时农村封闭、保守、停滞不前的现状,反映深刻的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当时农村不同人们真实的存在状态。如七斤是一个愚昧麻木、胆小怕事、缺乏觉悟的落后农民典型;赵七爷是一个顽固守旧、不学无术、装腔作势、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典型;七斤嫂愚昧无知而又刁蛮泼辣,八一嫂心地善良,九斤老太则是永远都不满现实、总是怀恋过去的不平家典型。     4、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1)细节描写。小说总体上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简练的笔墨刻画人物。但有些地方也很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作者善于抓住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写七斤为没有辫子发愁时“忘却了吸烟”的细节,形象刻画出他的怕事愚昧的心理;写赵七爷一会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会儿又放下的细节,则刻画出他善于应变而又时刻不忘复辟的特点。(2)对话描写。小说中还运用了大量个性化的人物对话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赵七爷关于“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等言论,七斤叹着气所说的“我没有辫子”一类话,八一嫂劝解七斤嫂的言语,七斤嫂的“恨棒打人”,特别是九斤老太的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都对突出人物个性起到了传神的效果。(3)环境描写。小说开头有段江南水乡的环境描写,渐渐落山的太阳、靠边的乌桕树叶、几个花脚蚊子、农家的烟突、以及农家晚饭所用的小桌子和矮凳等,共同组成了一幅“田家乐”的风景图。这些描写,正表现出当时落后封闭、传统守旧的农村现状,而且与结尾相呼应,对辫子风波起到了以静衬动的作用。(4)象征手法。小说结尾多处使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如九斤老太“仍然不平而且康健”,象征着保守复旧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六斤“新近裹了脚”,象征着

文档评论(0)

today-is-pqsczl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