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荷塘月色 一、理清思路 (一)、点明心境,交代缘由。 1.文眼,是文章最传神的或能统领全文的句子,或是作者写文章的触发点、缘由的句子等。那这篇文章的文眼是什么? 2.此时的作者流露了怎样的心情? (二)、小径漫步,抒发感受。 3.荷塘周围的环境怎样?作者的心境又如何呢? (三)、荷塘月色,景语即情语。 4.作者漫步在荷塘上,获得了心中那份宁静。那文章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出作者这份心境? 月色下的荷塘 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 荷塘上的月色 月光、青雾、黑影、倩影、光与影 荷塘的四周(重点写“树”) 树、树色、远山、灯光、蝉声、蛙声 (四)江南采莲,向往憧憬 5.作者荡漾在荷塘上面,为何想起了江南采莲的事情? 6.结尾为何要写道“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不宁静 苦闷 忧愁 寻静 得静 喜悦 出静 二、研读文本 关于作者“不宁静”的思考? (1)因为“大革命的失败”,作为知识分子的朱自清,自当愤慨,内心充满“不宁静”。(“革命背景”论) (2)家庭关系(父子、夫妻)处理不好,作者内心充满“不宁静”。(“家庭关系”论) (3)朱自清自以风流,因守护伦理又不敢越轨,内心充满“不宁静”。(“个人风流”论) 他被“南方这一年的变动”,即国共分裂,蒋介石对共产党人与革命青年的血腥屠杀弄得目瞪口呆,……产生了朱自清所说的“性格与时代的矛盾” ……他们毁掉了我们最好的东西——文化。这样,朱自清这类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既反感于国民党的“反革命”,又对共产党的“革命”心怀疑惧,就不能不陷入不知“那里走”的“惶惶然”中——朱自清的“不平静”实源于此。 “荷塘月色”(宁静的大自然)的“梦”也正是朱自清们的精神避难所。 ——钱理群《关于朱自清的不平静》 朱自清于1920年北大毕业以后,到杭州一师教书,月薪七十元。虽然已经寄给家里一半,但还是不能满足父母的要求。妻子儿女生活在家中,受着折磨。从《背影》中可知,1920年以后朱自清的家境,已经非常惨淡。因为贫穷,家庭失和,为了减少矛盾,节约开支,朱自清回到家乡任扬州八中的教务主任。由于庶母的挑拨,其父借着和校长的私交,朱自清的薪水,本人不得领取,被直接送到家里。迫于此,朱自清不得不接出妻儿,在杭州另组小家庭。1922年,朱自清带妻儿回扬州,打算与父母和解,结果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加深了精神上的痛苦。作者给其好友俞平伯的信中就写道:“暑假在家中,和种种铁颜的事实接触之后,更觉颓废下去,于是便决定了我的刹那主义。”(所谓刹那主义就是从生命每一刹那间中均获得意趣,使得每刹那均有价值)后来,朱自清的父亲因为考虑到孙子的教育问题,从朱自清处把两个孩子接回扬州。朱先生的生母,也随之一同回去。但是,父子关系,一直没有缓和。朱自清每月寄钱回家,往往得不到回信……朱自清在漫步荷塘时感到的自由,在性质上是一种伦理的“自由”,是摆脱了作为丈夫、父亲、儿子潜意识里的伦理负担,向往自由的流露,和政治性的自由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 现实,他无法摆脱的禁锢 荷塘,作者的独处与自由 三、品鉴艺术 1.修辞的妙用 比喻 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也可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通感 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作用: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宋祁《玉楼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 朱自清 《春》: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 夜晚的彩灯亮,这边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