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全.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是记录____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 体,凡__篇,为__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____”。 春秋 语录 20 儒 四书 论:纂辑,应读lún; 语:言谈。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幼年丧父,少时家境衰落。成年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山”(管畜牧)等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 孔子的生平 季氏将伐颛臾 一、解题: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 将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力伐争利 文德治国 文中涉及了几个人物? 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前552年生,卒年不祥。季康子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季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早年弟子,比孔子小9岁。长期跟随孔子,是忠实的警卫。曾做季康子的家臣,后死于卫国内乱。因任于季氏,又称季路。 三、文中人物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三桓犯上”。 鲁庄公有弟三人: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桓势力逐渐强大,不把国国君放在眼里,甚至在鲁襄公十一年将公室瓜分。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为了进一步排挤鲁国国君,又谋求进一步扩充实力,要讨伐颛臾。 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背景简介 ①论语 ( ) ②颛臾 ( ) ③社稷 ( ) ④虎兕 ( ) ⑤ 出于柙( ) ⑥焉用彼相矣( ) ⑦干戈 ( ) ⑧冉有 ( ) ⑨椟 ( ) 正音:请你读读准 ①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 yú) ③社稷(jì) ④虎兕(sì) ⑤ 出于柙(xiá) ⑥焉用彼相矣(xiàng) ⑦干戈(gē) ⑧冉有( rǎn ) ⑨椟( dú ) 正音:请你读读准 四、整体赏析课文 责 无乃尔是过与 先王以为东蒙 主——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不当伐 驳 引用名言 设比喻 斥 君子品质 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 晓之以礼 晓之以理 晓之以德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 有 孔子 文章一共写了孔子与冉有三次对话。 五、中心概括 本文记载的是孔子与弟子冉有、季路的一次对话。通过写孔子谴责了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表达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政治思想,以及用文教德政来使“远人”归服的主张。 《季氏将伐颛臾》 翻译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 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 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采取军事活动。”   孔子说:“冉有!恐怕要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它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 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 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想这样做。”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要责备谁呢?” “与”通“欤”,语气词,用在句末表推测,可译为“吧”、“吗” 同例1,表反问,可译为“呢” 1.无乃尔是过与 2.是谁之过与 过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