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瀑布教材分析及设计理念.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教学内容] 本课是一篇写景散文,主要写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色,引发了作者澎湃的激情, 使作者深深陶醉,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字中流淌出的思想感情,感受黄河的气势,祖 国山河的壮丽,以及黄河厚重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意义; 4、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黄河外形的厚重、精神的厚重、文化的厚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积累语言,了解文中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设计理念] 《壶口瀑布》这篇课文的教学是有难度的: 1、我们面对的学生是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孩子,对于黄河的了解实在 有限。即便是查找资料,也多是苍白和空洞的,时空的距离让学生的心理体验产 生了难度; 2、本文语言精美,含义深刻,所承载的信息含量之大,文化含量之厚重让学 生的理解产生了难度,难以与文本和作者产生共鸣; 3、如何将对文本的理解与写法的感悟结合,如何将教师的讲授引导与学生的 自主学习结合,如何划分课时,确定教学目标也是教师难以把握的。 为此,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1、 纵向深入与细节品味相融合 以文中第三段出现的“厚重”一词深入,由瀑布外形的厚重,到黄河精神的 厚重,最后上升到历史文化的厚重。在这样一个纵向深入的过程中,我引领学生 抓住细节,品味语言。在指导方法上,重点用到了以下5种方法: (1)、比较法: 如抓住两组词语: “跌落”对“升腾”,体会瀑布既有气吞山河之势,又有曼妙绝伦之美,“刚 柔并济”四个字便在学生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将比较体会上升到配乐 比较朗读,给学生以更加清晰、深刻、完整的印象。 “寂静”对“活跃”,体会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巨大的声响,进而体会“先声 夺人”。 (2)、调动感官(如第三段的教学)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3)、读中想象(引导学生读书时眼中要有画面) (4)、联系上下文(引导学生了解壶口的特殊构造是导致前文壶口气势磅 礴的原因) (5)、多角度感悟(引导学生体会“龙”的比喻是否恰当) 如果说“厚重”是一条主线,那么这一个个细节就像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 帮助学生更加立体、更加完整地解读黄河。 2、 感悟内容与领悟写法相融合 学习第5 自然段,我引导学生从四个“有的”中去发现排比和比喻的句式特 点,但不仅限与此,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长鲸饮涧”、“彩桥飞架”、“花 团锦簇”这些景象中发现黄河刚柔并济的特点,为后文感悟立体的黄河、完整的 黄河作铺垫。 又如课文第7 自然段对十里龙槽的一句描述“龙槽中的河水汹涌澎湃,仿佛 一条蜿蜒浮游的黄龙……”我并不是简单的问学生这样写有什么好,而是让学生 思考“你认为作者把水比作龙恰当吗?”基于学生前面对黄河已有的认识,学生 进一步感悟到黄河的气势像龙,形态像龙,精神像龙! 我认为,语文课既不能脱离文字空谈感悟,也不能只学习语言而缺乏情感感 悟,二者应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 品读文字与挖掘精髓相融合 本课文字精美,读起来颇有气势。可是如果课堂上只是群情激昂地一读而过, 恐怕留给学生的只是一时之快。沉下心来细品文字,有些地方是学生不容易理解 或是不容易产生共鸣的,教师就应带领学生迎难而上。 外形的厚重:如“水底悬流激荡……增加了厚重感……”,“厚重”如何体 会?如果不细抓,孩子们只能体会到壶口瀑布的气势磅礴,很容易忽略“厚重”。 为此,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抓住“蒸云”、“浓烟”、“洪钟闷雷”等词语, 深入解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厚重”;进而又让学生回忆旧知,比较壶口瀑布与 其它瀑布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份独有的“厚重”。如此以来,壶口“厚重”的形 象便在学生的内心扎了根。 精神的厚重:又如“我拜倒在大自然的杰作脚下,不寒而栗,觉得自己这么 渺小,内心杂

文档评论(0)

xieliandi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