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温化寒痰药.pptxVIP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概述温化寒痰药.pptx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述】;所谓化痰,是指祛除或消散痰浊,以缓解或消除痰证的治疗作用。 通常将祛除阻于肺窍之痰,以缓解或消除痰咳、痰喘等证的治疗作用称为祛痰; 将消散郁滞于肌肤、经络、关节之痰浊,以缓解或消除瘰疬、瘿瘤、阴疽、流注等痰证的治疗作用,称为消痰。 此外,历代文献中还有豁痰、导痰、涤痰、滑痰等表述,均与前述有关功效大同小异。;2. 分类、特点及应用;2)清化热痰药: 特点:味多甘、苦、咸,性多寒凉,主归肺、脾、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部分药物兼有润燥、软坚散结。 主治证:热痰、燥痰及痰热癫痫、中风惊厥、瘿瘤、痰火瘰疠等。 ;3)止咳平喘药: 特点:味多辛、苦、甘,性多或温或寒,主归肺经。 功效:止咳平喘。 主治证:咳嗽、喘息。 ;3.适应范围 ;3.适应范围 ;4.配伍应用;4.配伍应用;4.配伍应用;4.配伍应用;4.配伍应用;5.使用注意;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第一节 温化寒痰药;半 夏;【药用来源】;植物形态;;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3~9g,煎服。一般宜制过用。 制半夏有姜半夏、法半夏等, 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 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 至于竹沥半夏,药性由温变凉,能清化热痰,主治热痰、风痰之证。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附药】-水半夏;天南星;【药用来源】;植物形态;;苦、辛,温。有毒。入肺、肝、脾经。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临床应用】;3~9g,煎服。 ;【使用注意】;【相似药物比较】;白附子;【药用来源】;植物形态;;辛、甘,温。有毒。入胃、肝经。 ;【相似药物比较】;芥子;【药用来源】;;辛,温。入肺经。 ;皂 荚;【药用来源】;植物形态;;辛,咸,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相似药物比较】;【附药】-皂角刺(皂角针 );旋覆花;【药用来源】;;苦、辛、咸,微温。入肺、脾、胃、大肠经。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3~9g,包煎。 ;【使用注意】;白 前;【药用来源】;;辛、苦,微温。入肺经。 ;【临床应用】;3~10g,煎服。 ;温化寒痰药学习结束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