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祛湿剂2016年11月9日.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剂学 第十五章 祛湿剂 湿分为湿热、寒湿 饮分为悬饮、溢饮、支饮、痰饮 痰分为寒痰、热痰、燥痰、湿痰、风痰 水分为阴水、阳水 概念:凡以祛湿药为主组成,具有化湿利水、通淋泄浊等作用,治疗水湿病证的一类方剂,统称祛湿剂。 属八法中的“消法”。 治疗水湿病变,三焦分消 上焦宜开宣,开宣肺气,气行则湿行,气行则湿化。中焦一般用苦燥或芳化,苦燥就是指的苦温燥湿,或苦寒也有燥湿作用。苦温针对偏于寒湿,苦寒针对湿热,清热燥湿,中焦苦燥,芳香可以化湿。 下焦一般排出水湿,有淡渗利湿,利水的作用。 三焦分消治疗水湿的基本治法 上焦开宣 中焦芳化以及燥湿 下焦淡渗 水湿病分类: 外湿: ①湿邪客于肌表(表证):头胀重痛,肢体沉重,恶寒发热,脉濡。(解表剂) ②风湿痹证: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 ③湿温初起证。 内湿: ①湿困脾胃证:脘腹胀满、疼痛,食少呕吐,泄泻。 ②湿热郁结证:湿温病、黄疸、泄泻、湿热淋浊。 ③寒湿内阻证:痰饮、水肿、痹证、脚气。 ④水湿内停证:蓄水、水肿、癃闭、淋浊、泄泻。 治湿的方法 外湿,外邪要散, 内湿要消。 也就是说既要通过芳化苦燥,淡渗祛除水湿,更重要的要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 燥湿和胃—湿浊内盛,脾胃失和的病证—平胃散 清热祛湿—湿热外感、湿热内盛 —三仁汤 以及湿热下注所致的病证 利水渗湿—水湿内盛所致的病证 —五苓散 温化寒湿—阳虚气不化水或湿从寒化 —真武汤 所致的痰饮、水肿、痹证等 祛风胜湿—风湿外袭所致的病证 —羌活胜湿汤 分类及适应证: 使用注意: 1、祛湿剂多由芳香温燥或甘淡渗利之药组成,燥、利太过,均易于耗伤阴津,久用可耗气,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及孕妇不宜使用。 2、湿邪易阻气机,气滞湿亦不得运化,故祛湿剂多伍理气之品,使气化湿亦化。 祛湿剂 第一节 燥湿和胃 第一节 燥湿和胃 适用病证 湿浊内阻,脾胃不和证。 配伍药物 苦燥、芳化之品配行气,健脾以及解表药。 内外之湿相互影响 内湿病人,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可以招致外湿,出现周身酸楚疼痛等外湿的表现。 外湿侵犯人体,也可以影响到内在的运化水湿功能,可以产生纳呆、苔腻、胀闷等内湿的表现。 平胃散 《简要济众方》 胃 狭义 1.胃失和降,胃主受纳 广义 1.消化很正常,胃气不错 2.平胃散的胃,实际上是整个消化系统的意思,包括脾胃 药物组成 用法用量 上为散。每服二钱(6g),水一盅,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每服4~6g,姜枣煎汤送下;或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苍术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四两(12g) 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三两(9g) 陈橘皮洗令净,焙干,二两(6g) 甘草炙黄,一两(3g) 湿滞脾胃 舌苔厚腻 病因 【主治】湿滞脾胃证 脘腹胀满 口淡无味 湿 气机受阻 脘腹胀满 不思饮食 口淡无味 常多自利 恶心呕吐 嗳气吞酸 肢体沉重 怠惰嗜卧 舌苔白腻而厚 脉缓 脾胃 湿滞脾胃证发病机理 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治法 湿浊困阻,脾胃气滞 病机 证治分析 脾主运化 喜燥恶湿 脾运不健 胃失和降 湿为阴邪 其性重着粘腻,容易伤阳气,湿邪阻滞清阳 燥湿健脾,行气和胃 配伍特点:燥湿与行气并用,而以燥湿为主。燥湿以健脾,行气以祛湿,使 湿去脾健,气机调畅,脾胃自和。 君 苍术—燥湿健脾、降浊和胃 臣 厚朴—行气祛湿 佐 陈皮—理气和胃 使 甘草—和中,调和诸药 生姜、大枣—调和脾胃 辩证要点 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功能紊乱、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属湿滞脾胃者。 本方是治疗湿困脾胃证的基础方。 临床应用以口淡无味,脘腹胀满,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 使用注意 本方苦辛温燥,易耗伤阴血,失血过多或孕妇不宜使用,素体阴亏者忌用。 * 附方:不换金正气散(《易简方》) 组成:本方+藿香、半夏 藿香对外有辛温发散的作用。可以祛外在的风寒湿邪,对内它有化湿和中作用,所以它表里之湿兼去。 半夏擅长于燥湿化痰、和胃降逆 功效:燥湿化浊,和胃止呕。 主治:湿浊内停,兼有表寒证。呕吐腹胀,恶寒发热,或霍乱吐泻,或水土不服,舌苔白腻等。 霍乱是中医的霍乱名称,不是现代医学的霍乱,是吐泻交作。 中医内科学 痢疾--寒湿痢疾 藿香正气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组成 大腹皮 白芷 紫苏 茯苓去皮,各一两(30g) 半夏曲 白术 陈皮去白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 苦桔梗各二两(各60g) 藿香去土,三两(90g) 甘草炙二两半(75g)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

文档评论(0)

wx1711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