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遥感在减灾防灾中的作用 2.全球定位系统在减灾防灾中的作用 GPS即全球定位系统,GPS对于防震减灾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应用GPS技术监测活断层的现今运动状态和构造应力场状态,在地震活断层两侧布设GPS网和水准测量网,经过两期以上复测,可获得地震活断层现今滑动速率、滑动方式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利用地壳形变测量资料单独反演或者将地壳形变测量资料与震源机制解、地质学资料结合起来进行联合反演,都可得到该城市的应变—应力场状态参数。地震活断层的运动学参数和区域应变一应力场状态参数是进行地震活动、地震危险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摘自《GIS帝国(论坛)》 四川在线-消息 经过两个月的建设,投资50多万元的四川省宜宾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基准站日前在宜宾城区江北建成,经专家鉴定验收,已正式开通运行,进一步强化了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 据宜宾市地震局负责人王辉介绍,宜宾GPS基准站项目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技术为主的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网络以监测四川省地壳运动、服务于地震预测预报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国民生产以及科学研究的需要,是一个专民两用系统。宜宾GPS基准站的正式开通运行,不仅能用于全市的地壳运动监测和服务于地震监测预报,还能为GPS基准站所在的宜宾市提供高精度(优于3厘米和优于50厘米两种精度)的实时差分定位服务。同时可用GPS测量代替低精度的水准测量或三角高程测量,为用户提供厘米级的高程异常改正;满足全市国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要。宜宾GPS基准站的工作范围覆盖了川南片区,目前全省仅有七八家GPS基准站。 宜宾市地震局紧紧围绕把宜宾建设成为长江上游次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从加强地震监测、搞好公共服务、提升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和维护全市的地震安全环境方面着手,积极主动地争取项目。10月中下旬,省地震局专家组来到宜宾进行基准站址勘选工作,确定江北的气象观测场地附近符合宜宾GPS基准站建设要求。 1.遥感在减灾防灾中的作用 2.全球定位系统在减灾防灾中的作用 3.地理信息系统在减灾防灾中的作用 本报讯 西安铁路局改变往年汛期的人海战, 以高科技应对今年防洪汛期。 西安铁路局针对管内宝天线、宝成线、襄渝线以及宁西线、西康线崩塌、落石、滑坡、冲刷、泥石流等病害种类繁多的实际情况,加大防洪工作的科技投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长期以来,铁路沿线雨量测报均由人工完成,难免出现测报不及时准确的问题。该局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研制成功了计算机雨量远程监测报警系统,使雨量的监测、纪录以及达到警戒值时,报警全部由计算机及其专用软件来完成,大大提高了雨量实时监测和报警的准确度,便于铁路局和各工务段随时掌握汛期危险地点的降雨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巡查和预防。目前,该局已在陇海、宝成、襄渝等铁道线安装了128台远程监测和自动报警系统。 同时,该局还结合防洪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开展科技攻关活动, 分析降雨与铁路灾害发生之间的内在关系。他们完成的“铁路岩石边坡稳定性与降雨诱发灾害评判系统”研究成果,通过采集野外岩石位置、坡度、岩体结构和节理密度以及风化程度等数据,输入专门的软件系统,可对铁路沿线自然灾害频发区段的边坡、岩面等进行分析判断,对铁路防洪工作做出预测、判定和指导,大大增强了防汛工作的针对性。 【新闻阅读】 7月23日讯 在淮南市防汛抗洪指挥部,一块长4米、宽3米的DLP巨大电子屏幕非常醒目,通过远程计算机网络和数字化处理系统,淮河流域的水情、雨情、汛情一目了然,淮河淮南段重点堤坝、险段、涵闸防守、运行状况尽收眼底。高新科技和手段的应用,减少了防洪成本,降低了洪灾损失,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淮河三年小灾、五年大灾的现象,特别是淮河2003年大水和2005年罕见秋汛促使淮南市下决心提高防御洪水的能力。经过两年努力,该市在水雨情自动测报、远程视频监视、计算机网络、DLP大屏幕显示、应用软件开发等方面取得成果,实现了“数据采集自动化、资源管理规范化、信息发布网络化、指挥决策科学化”。已建成水雨情自动测报站24个,覆盖全市沿淮重要水位站点和内河主要站点。该系统可以将各测报站的水位实时传输到防汛信息中心,提供准确的水位信息。在全市沿淮重点堤段、涵闸,建设了20个远程视频监控点,可以直观地观看到重要堤段防汛抢险和部分涵闸的开启情况。( 来源:安徽日报 ) 【新闻阅读】 阅读P85“知识窗”的内容,想一想:激光预测降水技术会为降水预报、人工影响天气活动(如:人工防雹、人工增雨、人工消雾、人工消云)带来哪些福音?给我们哪些启示? 1.随着高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灾害的预警能力会大大提高。 2.灾害预测预报方面,会有更多的高新技术得到应用。 3.会有更多的机会,将自然界强大的力量从致灾的方向引向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