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

儿科护理学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通过胎儿血液循环过程和正常血液循环过程的比较讲解,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结合心脏的解剖,生后血液循环的特点,讲解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小儿心脏在胸腔的位置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 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心率 要求学生掌握2岁以后小儿血压的计算公式。 先心病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左右心腔及大血管间有无分流、分流方向。 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发病机制基本一致,以室间隔为例重点讲解,其他左向右分流先心病让学生自学。 1、依据室间隔缺损的病理生理过程讲解其临床表现。 2、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艾森曼格综合征 结合心脏在体表的投影讲解心脏体征。 强调超声心动图是确诊的金指标。 结合图片讲解室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 结合图片讲解法洛四联症的四种畸形。 结合图片讲解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青紫发生的原因,易观察部位。 补充: 1、活动中出现蹲踞现象的原因是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右向左分流。 2、长期缺氧才会出现杵状指(趾)。 强调杂音部位与心脏畸形部位有关。 要求学生掌握法洛四联症的X线表现“靴型心”。 1.重点讲解如何安排患儿的休息和活动。 2.让学生理解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 布置练习题,学生讨论,归纳总结重点。 《儿科护理学》 主编:范玲 人民卫生出版社 《儿科护理学》 主编:崔焱 人民卫生出版社 * 课后分析:本次课难度大但逻辑性强,讲课过程中结合解剖学、生理学进行讲解,采用鼓励、启发式教学,学生比较有兴趣,课堂效果较好。在授课前应让学生先进行复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 4.静脉导管、卵圆孔及动脉导管是胎儿血 液循环的特殊通道。 5.胎儿肝脏的血氧含量最高,其次为心、脑及上肢,下半身血氧含量最低。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胎儿血液循环 二、胎儿血液循环与出生后的改变 * 脐血管经6~8周后完全闭锁形成韧带 卵圆孔到生后5~7个月时,形成解剖上关闭 动脉导管在生后10~15h形成功能性关闭,80%婴儿生后3个月,95%在出生1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 (二)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目录 * 三、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1、心脏位置 新生儿和小于2岁婴幼儿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1~2㎝处,心尖部主要是右心室 2岁以后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左心室形成心尖 7岁以后心尖位置逐渐转移到锁骨中线以内0.5 ~1㎝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2、心率 年龄 新生儿 <1岁 2~3岁 4~7岁 8~14岁 心率 (次/分) 120~140 110 ~130 100 ~120 80~100 70~90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三、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 3、血压 由于婴儿心搏出量较少、血管口径相对较粗、动脉壁柔软,故血压较低,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 2岁以后收缩压约为:年龄×2+80mmHg(年龄×0.27+10.67 kPa) 舒张压≈收缩压×2/3 高(低)于此标准20mmHg即为高(低)血压。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三、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 *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导致的心血管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病因 任何影响胎儿心脏发育的因素都可以使心脏的某一部分出现发育停滞和异常。 目前认为心血管畸形的发生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所致。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 第二节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分 类 左向右分流型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型 法洛四联症 大血管错位 无分流型 肺动脉狭窄 主动脉缩窄 右位心等 潜伏青紫型 青紫型 无青紫型 * 临床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VSD) 房间隔缺损(ASD) 动脉导管未闭(PDA) 法洛四联症( TOF) * 一、室间隔缺损 为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可单独在,也可与其他心脏畸形同时存在。 可分为四种类型: 1、膜部 2、漏斗部 3、三尖瓣后方 4、室间隔肌部 * 病理生理 主要是左、右心室之间有一异常交通。由于左心室压力高于右心室,室间隔缺损所引起的分流是自左向右,所以一般无青紫。 * * VSD 临床症状 1. 缺损小(roger病):患儿无明显症状,生长发育正常,胸廓无畸形,临床上多于体检时发现杂音。 2. 缺损大: (1)肺循环充血的表现(易感染、心衰) (2)体循环缺血的表现(发育缓、多汗、消瘦、乏力、喂养困难、气短) (3)声音嘶哑:扩大的左房或扩张的肺动脉压迫喉返神经 (4)晚期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肺动脉高压 * VSD 临床体征 心脏体征 望:心尖搏动弥漫 触:常触及收缩期震颤 叩:心界扩

文档评论(0)

懒懒老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