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7.2 比热容 教案设计.docx

华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上册:7.2 比热容 教案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热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2.通过阅读“STS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过程,以及利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 兴趣导入 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 猜想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引出概念 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播放视频糖炒栗子,提出问题,炒栗子为什么要用到沙子呢? 大家不用着急,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板书比热容) 出示问题 1.烧开一大锅水和一小锅水,哪个加热时间长? 2.使同一锅水升高不同温度,加热时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经历的事,结论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谁知道(学生解释)这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呢? 总结: 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问题: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只与这两点因素有关吗? 请看视频:沙滩和海水 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出示实验方案图片 实验中我们要注意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做实验 并画出实验表格 1组 2组 3组 时间(min) 水升高温度(℃) 油升高温度(℃) 总结实验结论 结论:质量相等的水和豆油吸收相同的热量,豆油升高的温度多。 质量相等的水和豆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 可见,物体吸收热量得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种类有关。为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叫做比热容。 解释 1.定义及符号 2.公式(在解释t-t。时渗透放热情况) 3.单位 展示比热容表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这一属性? 2.在自然现象中,有哪些现象可用水的这一属性解释? 补充 对气温的影响 热水取暖 水冷系统的应用 比热容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麻烦,大家来看一首诗 园丁傍架摘黄瓜, 村女沿篱采碧花。 城市尚余三伏热, 秋光先到野人家。 城市里面三伏天的余热还没有退却,天高气爽的秋天已经先到了农村人家。早在很久以前,古人就发现了这个现象,现代城市也存在,这就是热岛效应。 由于混凝土建筑的比热容小,市区比郊区升温快,造成市区温度高,这就是热岛效应。 请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的收获。 作业,查阅资料,找一找引起热岛效应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思考, 讨论、总结 ①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②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③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热量越多。 猜想:与物体种类是否有关。 ①用相同质量的水和豆油,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②用相同质量的水和豆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们加热时间的长短。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学生总结 动手做实验 分小组汇报实验结论并把自己的数据填入表格 利用热水袋的例子理解放热 利用密度类比,得出比热容的复合单位 观察分析数据特点 ①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不遂质量、形状、温度而改变。 ②同一物质的比热容与状态有关,如水和冰 ③水的比热最大,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和放热能力最强 ④大多数液体的比热容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冬天暖气用水做“热源”,因水储藏的热多。 司机师傅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 夏天到海滨去避暑。因海滨比内陆凉爽 解释课前的问题。 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猜想 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 加深记忆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后回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体现物理是有用的 满足学生求知欲 唤起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创意识

文档评论(0)

kboo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