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公开课件(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面 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针灸教研室 樊莉 1.定义 面瘫是以口角或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又称口角喎斜或口眼喎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发病部位在一侧面部的表情肌。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2.与面有关的经脉及经筋 足阳明经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可见足阳明经的循行经过一侧面部,又有“面为阳明之乡”之称; 手阳明经脉:“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手太阳经脉:“上颊,至目锐眦”,“别颊……抵鼻,至目内眦”。 足太阳经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 足太阳经筋:为“目上冈” 足阳明经筋:为“目下冈” 从经脉看,与面部联系最密切的经脉是足阳明经; 从部位看,眼睑部分主要为足太阳和足阳明,口颊部分主要为手太阳和手足阳明经。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以运动神经为主的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和表情肌的本体感觉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 上半部面肌(额肌、皱眉肌、眼轮匝肌) ---面神经核上部支配 --- 接受双侧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 下半部面肌(颊肌、口轮匝肌) ---面神经核下部支配 --- 接受对侧皮质延髓束纤维支配 3.中医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 脉络空虚---风邪侵袭阳明太阳脉络---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面瘫 风寒:兼见面部有受凉史,舌淡,苔薄白 风热:继发于感冒发热,舌红,苔黄腻 风痰: 气滞血瘀: 湿热: 气虚: 阳虚: 4.西医病因病理 5.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高峰; (2)起病前几天可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或面部轻度疼痛。 (3)病侧不能皱额、蹙眉、闭目、露齿、鼓气、撅嘴等动作。吹口哨漏气、进食时包食、淌口水、泪液外溢 。可伴发眼炎。 (4)病变部位在鼓索参与面神经处以上时,可有同侧舌前三分之二舌部味觉减退; (5)如在发出镫骨肌分支以上处受损,可出现同侧舌前三分之二舌部味觉减退与听觉过敏; (6)病变累及膝状神经节时,除上述表现外,尚有瘫痪侧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中出现疱疹,称为Hunt综合征。 (7)本病自愈率达50%以上,通常在起病1~2周内开始恢复,大约75%的病人在几周内可基本恢复正常。完全恢复在2~3月,超过6月不能恢复,多遗留后遗症。 (8)面神经麻痹如恢复不完全时,常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面肌痉挛、面肌倒错、或联带运动。 6.鉴别诊断 7.针灸治疗 7.1体针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取手足阳明和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目周:攒竹 四白 阳白 太阳 口周:地仓 颊车 承浆 均患侧 其它:翳风 患侧 合谷 双侧或对侧 随症选穴 人中沟歪斜:水沟 鼻唇沟变浅:迎香 颏唇沟歪斜:承浆 不能抬眉:攒竹 不能闭目:攒竹或申脉、照海 乳突痛:翳风 舌麻、味觉减退:上廉泉或外金津外玉液 听觉过敏:阳陵泉、中渚 面部穴位与表情肌分布关系 面肌运动点取穴 额肌——阳白 眼轮匝肌——太阳 鼻肌——迎香 口轮匝肌——地仓 头颈部肌电兴奋点取穴 颅顶肌点——阳白 眼轮匝肌点——丝竹空 鼻肌点——鼻通 口轮匝肌点——地仓 皱眉肌点——攒竹 上唇提肌点——颧髎 颧肌点——颧髎与牵正连线中点 笑肌点——牵正 辨证选穴 风寒证加风池 风热证加曲池 恢复期加足三里 操作 急性期: 面部穴位:平补平泻法,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 肢体远端穴位:泻法,手法宜重。 恢复期:足三里补法,合谷平补平泻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 合谷为循经远端取穴,以疏通阳明经气,能祛除头面之风邪,亦合 “面口合谷收”之意。 其余局部取穴,可疏通面部经络气血,疏调经筋。 翳风可祛风止痛,适于初病耳后疼痛。 7.2 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上述两穴为一组,每次选1~2组,电针,采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适用于面瘫的中、后期。 (2)穴位注射 取穴:翳风,下关,太阳 药物: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维生素B1、B12、弥可保注射

文档评论(0)

老刘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