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自然或实际条件下,潜水与承压水的划分也是相对的   在复杂条件下,很难将某些含水层中的水划定为潜水或承压水 几个例子:   山区基岩互层   一个 较厚的含水层   一个封闭的含水层—潜水?   开采前—潜水含水层   开采后—承压含水层 四、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 开采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例: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类型 潜水 承压水 埋藏条件 ?埋藏在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埋藏在上下两个隔水层之间,承受一定压力的地下水 补给来源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补给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通过潜水补给承压水 排泄方式 露出地表成泉或直接补给地表水或蒸发 ?补给潜水或补给地表水或露出地表成泉 主要特点 1.具有自由水面 2.受制于地形的坡度,在重力作用下,顺着倾斜方向从高处流向低处 3.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 4.埋藏较浅,流量不稳定 5.受气候因素影响大,易受污染 1.受隔水层顶的限制,承受静水压力 2.水的运动取决于静水压力 3.分布区、补给区、排泄区基本不在同一地区 4.埋藏较深,直接受气候影响较小,流量稳定 5.不易受污染,水质比较好 按埋藏条件划分的地下水类型的理想模型见图7-16 第七章 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 潜 水 承 压 水 定义 特征 研究方法 定义 特征 研究方法 第一节 地下水分类 第二节 潜水与潜水含水层 第三节 承压水与承压含水层 广义地下水: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包气带、饱水带中的水) 狭义地下水:地表以下饱水带岩层空隙中的水—重力水 地下水分类:主要依据—含水介质的类型(赋存空间)        埋藏条件(赋存部位) 含水介质三类,埋藏三分,组合共分为9类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包气带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上层滞水 潜水 孔隙潜水 裂隙潜水 岩溶潜水 承压水 孔隙承压水 裂隙承压水 岩溶承压水 煤矿水文地质最关心 煤矿生产中常用分类方法: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含水层性质综合分类。见表7-1 第一节 地下水分类 地下水分类 地下水分类表 岩溶水 a b c 1—隔水层;2—透水层;3—饱水部分;4—潜水位;5—承压水测压水位;6—泉(上升泉);7—水井,实线表示井壁不进水; 上层滞水、潜水及承压水 地下水分类 上层滞水 承压水 潜水 上层滞水 埋藏在离地表不深、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见图7-1 这是包气带中唯一有实际利用价值的重力水   特点:一般分布不广,呈季节性变化,雨季出现,旱季消失,其动态变化与气候、水文因素的变化密切相关。 利用及危害情况:只能作小型或暂时性供水水源,对矿山建设无影响 第二节 潜水与潜水含水层 一、 潜水与潜水含水层概念 潜水: 地表以下,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稳定含水层中的重力水。见图7-2 自由表面—即没有隔水层限制,与大气直接相通,除大气压强外不受其它力。 稳定含水层—指具有一定的空间连续性(范围)以示区分上层滞水 潜水含水层——赋存潜水的岩层 屋建筑时的基坑排水,大堤堤角处的散浸渗漏(潜水) 二、基本要素(专业术语) 隔水层 潜水面 大气降水入渗 蒸发 流向 泉 潜水埋深 h1 潜水含水层 含水层厚度 h 潜水位H 基准面 潜水面:潜水的上表面是一个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 含水层:从潜水面至隔水层之间、充满重力水的部分称为含水层。 含水层的厚度(h):潜水面至隔水层的距离称为含水层的厚度 埋深(h1):地表到潜水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潜水的埋深 潜水位(H):潜水面上任意一点的绝对标高,称为潜水位 三、主要特征 A)潜水直接接受大气降水和比它水位高的地表水的渗入补给; B)潜水面不承受静水压力; C)潜水的埋深因地而异,与水位、水量变化有关; D)在重力作用下,由高向底流动,称潜水流。 潜水面的形态及影响水面变化的因素 潜水面形态:倾斜的、抛物线形状的、各种形状组合的曲面、水平面 影响水面变化的因素 地形影响:潜水面的起伏与地形接近一致,但坡度小于地形坡度 潜水面的变化与含水岩层的透水性和厚度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见图7-3) 气象水文因素和人为因素对潜水特征的变化 潜水面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水文地质剖面图,见图7-4 等水位线图,即潜水面等高线图,见图7-5 做法:根据潜水面上标高相同的点连接而成的 河 河 流 流 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平面) 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确定潜水流向 (2)确定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3)判断地表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图7-6 (4)确定潜水埋藏深度 (5)推断含水层岩性或厚度的变化 (6)确定引水工程的位置 潜水面的形状 含水层厚度增大 等水位线由密变疏 岩石颗粒由细变粗 三、主要特征 补给(来源):降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