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doc

2019秋历史人教版选修1演练:第三单元+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的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社会现象是(  ) A.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解析:北魏实行均田制,加强对天下田亩赋税的管理,主要针对的对象就是豪强地主隐瞒赋税,故A项正确;吏治腐败没有在材料中体现,故B项错误;排斥汉族地主没有反映,故C项错误;拒绝移风易俗看不出来,故D项错误。 答案:A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对于加速鲜卑族封建化进程起决定作用的是(  ) A.实行均田制    B.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C.迁都洛阳 D.鲜卑族采用汉族姓氏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应该从经济这个角度来考虑,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令,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族封建化,A项正确;B、C、D三项都有利于加速鲜卑族封建化,但没有起到决定作用。 答案:A 3.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  ) A.整顿吏治 B.推行均田制 C.迁都洛阳 D.提倡与汉族通婚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平城守旧势力强大,洛阳是中原政治、经济中心,迁都洛阳便于深入地学习汉族文化,推行改革。 答案:C 4.公元494年末,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 B.摒弃鲜卑族的陋习 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D.借汉化巩固统治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加速民族融合,缓和阶级矛盾,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D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的理解。A项错误,采用均田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而不能说是消除;B项错误,说法太过绝对;迁都洛阳适应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发展需要,C项错误。所以选D项。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 ——《魏书·李冲传》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怎样的改革措施?其实行的前提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中“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策略?反映了怎样的实质问题? (3)材料三中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从材料中找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概括,第二、三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考查孝文帝迁都的目的、策略及反映的实质问题。第(3)问第一、二小问从材料中组织答案,第三小问需要结合所学组织答案。 答案:(1)推行均田制。国家掌握大量可供支配的无主荒地。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是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以南征为借口。反映了改革面临很大的阻力。 (3)实行汉制,采用汉姓。鲜卑族是黄帝的后代。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太和二十年改鲜卑复姓,在把宗族十姓改为汉姓的同时,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颁行按汉族服饰制定的衣帽式样……禁止百官尤其是年纪在30岁以下的官员在朝廷中讲鲜卑语,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北语即鲜卑语,正音即汉族所讲语言)。 ——《中国全史》 (1)概括材料中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鲜卑文化、鲜卑语言很快消亡。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依据材料逐条概括。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禁止鲜卑族十姓通婚,提倡与汉族通婚;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 (2)①不同意。一个民族必须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思想文化和生活观念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