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车间一线员工基础培训(2006年初稿,2017年略作改动).ppt

食品生产车间一线员工基础培训(2006年初稿,2017年略作改动).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中的异物预防 食品中异物的来源与预防 来源之五:环境 加工环境有的物品,都可能是异物来源--设施(天花板、地面、墙壁、支架、照明/通风排气/降温/给排水等设施)的养护、检查 不适宜的环境导致--温度、湿度、空气质量 卫生条件--清扫彻底?残留洗涤剂?残留刷子毛等卫生工具碎片?残留消毒剂?受热变形? 虫、鼠控制--灭、防蝇虫、鼠措施 …… …… 防止异物的混入需要硬件和管理相结合,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以预防为主,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混入的可能―― 以减少来源为主,以检查(人工挑选)、检测(金属探测仪、X光机等)为辅。 食品中的异物预防 食品安全和卫生管理(总结) 如上所学,我们所生产的食品的安全性和品质与我们在工作中的卫生管理、从业人员的卫生和安全意识息息相关。 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全体员工一起努力,制造出安全性更高、品质更好的产品。 TKS 谢谢! 食品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通过病人和患病动物的排泄物、尸体、或通过废物、污水使土壤污染。土壤本身也含有能长期生存的微生物。 来自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地面,有的直接来自人和动物的呼吸道。 来自水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由土壤中的微生物随雨水流入水中,人畜排泄物和污水废物流入水中。 来自人及动植物的微生物:健康的人体和动物的消化道和上呼吸道均有一定种类的微生物存在。周围环境污染人和动植物造成危害。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微生物污染食品中的主要途径 通过水污染:水中如有大量微生物存在说明水已被有机物污染,如用这种水处理食品,就会污染食品,水质不合格的原因有:水源本身不合格、管道之间交叉污染、管道污染等。 通过空气污染:空气中的微生物,随着灰尘的飞扬或沉降将微生物附着在食品上。此外人体带有微生物的痰沫、鼻涕与唾液的小水滴在讲话、咳嗽或在打喷嚏时,可直接或间接的污染食品。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微生物污染食品中的主要途径 通过人及动物而污染:人接触食品时,人体作为媒介,将微生物污染食品,特别是手造成的食品污染最为常见。直接接触食品的从业人员,他们的工作衣帽,不经常清洗,消毒,不保持清洁,就会有大量的微生物附着,从而造成食品污染;车间内有苍蝇等飞虫或老鼠活动,也会通过污染食品接触面、空气或直接接触食品而造成污染。 通过用具(设备、工器具、容器)及杂物(含原料、废料、包装物料等)污染:应用于食品的一切用具,都有可能作为媒介将微生物污染食品,表面不光滑的用具污染程度更加严重。特别是装运食品的工具或用具,在用后未经彻底清洗消毒,而连续使用,就会造成微生物的残存,从而污染以后装运的食品。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控制食品微生物超标的三原则 不接触细菌--预防 抑制细菌的繁殖 杀灭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预 防 措 施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 垃圾、下角料、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远离生产场所存放并保持清洁 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周围卫生 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合理排放 做好厂区及周围灭鼠、灭蝇虫工作 做好车间、仓库的防鼠、防蝇虫工作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预 防 措 施 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 食品运输和贮藏的卫生管理:使用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要防尘,防热,防腐处理。 生产车间布局合理,无交叉污染。 生产卫生:建立良好规范的卫生规范,确保生产环境(空气、设备设施、工器具等)卫生,人员操作符合卫生要求。 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工作服帽整洁干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生产用水卫生:定期检查水质,不合格的水源应定期进行净化,消毒处理。作好水源的防护,确保水质安全卫生。 原辅材料、包装物料卫生:采用合格的原辅材料、包装物料,并确保在运输、存放、使用时不存在劣变和交叉污染。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一、用水分活度、pH、化学物质及包装控制 控制pH(酸度) 控制水分活度(含水量,干燥,高盐,高糖) 0.85以上,高水分食品,需冷藏或采取其它措施保存 0.6-0.85,中等水分食品,不需冷藏,但货架期短 0.6以下,低水分食品,不需冷藏,有较长货架期 化学抑制剂(防腐剂,盐,糖),必须符合国家规定,并标注清楚 控制包装(真空包装,充气包装)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控 制 措 施 二、通过冷藏和冷冻(温度)控制 温度为5到46℃是致病菌生长的危险范围 冷藏库 时间/温度的合理控制(低温,短时) 冷冻控制 烹调后迅速冷却:在很短时间内将温度从60℃降至21℃ 烹调后保温存放:保持60℃以上 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简介 控 制 措 施 一、热处理(烹调或杀菌) 方式:煮 、蒸、炸、烤、炒、高温高压杀菌、管式热交换器、刮板式热交换器 影响致死率的因素 食物(器具)的导热性 食物(器具)的特性 微生物的种类(芽

文档评论(0)

sunach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