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美学思想 演示文稿;孔子的美学思想; “仁是建立在以氏族血缘为基础的亲子之爱的基础上的,不是人为的强制的东西,是人性的内在需求。”带有一定的原始人道主义和博爱的精神。
亲子之爱又是整个孔子仁学的根基,高度重视个体的社会性情感等心理因素对“仁”的作用。
; 孔子美学作为其仁学的自然延伸,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满足个体官能欲求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又努力把这种心理欲求的满足导向符合于社会伦理的道德规范;一方面高度重视发挥审美和艺术对个体情感心理的感染愉悦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这种作用只有在能够导向群体的和谐发展时才有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个体的心理欲求同社会的伦理规范二者的交融统一,是孔子美学最显著的特征。
要让“仁”成为人们内心情感上的自觉需求,而不是外部强制。为此,孔子提出了对于“仁”的三种境界: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提出了“知-好-乐” 三种境界;知:即了解,知道
好:即感兴趣,喜欢
乐:即以此为乐,是内心情感的要求和满足,不因外部环境而改变。是外在的规范最终转化为内心的心灵愉快和满足,外在和内在,社会和自然在此获得统一。“乐所以成性”。“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亦修身也”;如何达到乐的境界?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述而》
诗可以看做现在所理解的艺术。成于乐中的乐指的是六艺之一。“礼、乐、书、数、射、御”
首先要以学道为志向,其次要遵循德,再次要归于仁,最后还要涉历游观于各种艺事。
; 治国之道在于教化,游于艺是实现礼乐教化的最好方式。在对各种艺的游历中获得自由的感受,艺术创造的感受,审美的感受。
孔子美学对于艺的作用的肯定: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阳货》; 所谓兴,意即引譬言类,感发意志,通过某一个别的形象的比喻,可以使人通过联想的作用,领会到同这一形象相关的某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性的道理,用艺术的形象去感染??,教育人。
所谓观,意即观风俗之盛衰,体社会精神之状态。通过艺术更加鲜明的形象表现,去体会一个社会及人的精神情感的心理状态,通过表面看本质,把艺术看作是一定时代人们的道德心灵状态的直接体现。; 所谓群,意即融入人的社会,以实现互助互爱。“群而不党”,通过艺把人陶冶成具有社会责任感,与人们和谐交往,能自觉行“仁”。使群体生活协调和谐,使人懂得如何去对待各种社会伦理关系,到达人与我的协调。把艺看作是一种人类交流的手段,是使人类向前发展达到完善的手段。
所谓怨,意即人的欲望情感,是人的爱和恨的情感表现,这种表现应该是符合“仁”的欲望和情感要求,合理之怨,真诚之怨,而非无病呻吟。; 孔子文质统一的审美观和中庸的评判尺度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文为感性形式美的东西,意即感性物质的文饰或文采。
质是指人内在固有的和坚定的伦理品质。相当于“仁”。;“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颜渊》
质胜文则野,意即只注重质,而忽略包含审美在内的文化教养,人将是粗野的。
文胜质则史,史与诗、志相通,意为虚华无实,多饰少实,极力讲求文饰和美,而缺乏“仁”的品质,那么文饰和美将成为一种没有内容的外在的虚饰。; 孔子美学中对美的本质的概括既是文与质的完满统一,即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仁义道德品质相统一。
“个体的社会性存在在同人类文明发展相称的形式中的完满实现”即当事物的外在形式显示了人类的尊严、教养、智慧、才能等,能引起人的精神的愉快,成为内在的“善”(仁)的肯定和实现时,就是美的。具体地说,就是能够给个体以精神愉快的感性形式同个体内在的伦理道德的理性要求两者的和谐统一即为美。; 孔子美学的评判尺度:中庸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其中的“和为贵”就是中庸思想的体现,不过这种和的实现是以礼为前提的。
从美学领域来看,中庸就意味着各种对立因素的“调和”,每一因素发展的“适度”。这也是中庸思想在美学评论方面的基本要求。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真挚却非固执;美丽却非淫艳;愉快却非狂欢;有力却非粗暴。”; 孔子“中庸”的美学批评尺度对中国传统 艺术的影响:思想情感表达的节制性和社会性,而不是一种无节制的动物性的情感表达;始终保持着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