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练习5.doc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练习5.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黄土高原地貌千姿百态、地域文化丰富多彩、生态环境日益改善。据此完成1~3题。 1.黄土地貌形态多姿,有沟、坡、塬、峁、土墚等,黄土峁就是其中一种。结合黄土峁形态图,判断黄土峁是指(  ) A.切割较深的黄土沟 B.孤立的黄土丘 C.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D.范围较大的黄土高原残留面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洼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当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后,黄河中游大雨后的流量曲线最可能是(  ) 【解析】 第1题,黄土峁是一种黄土沟间地貌,是孤立的黄土丘,它是晚期黄土覆盖在古丘状的高地上所致,或者是黄土墚被现代沟谷进一步切割形成。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应该是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第3题,植被具有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减缓地表径流的作用;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峰值时间要晚一些。 【答案】 1.B 2.C 3.C 读图,完成4~5题。 4.植被遭到破坏后,甲、乙、丙、丁四个地段中,最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4题,甲、乙、丙、丁四地段中,乙处坡度大,最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第5题,丁地段地形平坦,临近河流,灌溉最方便。 【答案】 4.B 5.D 读图,回答6~7题。 图一 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 图二 黄土高原局部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6.“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指的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图二中a、b、c、d四地适合建坝进行小流域治理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7.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围绕的重点是(  ) A.打坝建库、平整土地 B.兴修水利 C.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D.植树种草 【解析】 第6题,从等高线分布看,a处是一狭长谷地。第7题,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开发与治理相结合,所以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都是围绕一个重点来安排,即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 【答案】 6.A 7.C 8.(2012·浙江学业水平测试)南方低山丘陵区是我国仅次于黄土高原的第二大水土流失区。下图方框中Ⅰ、Ⅱ、Ⅲ、Ⅳ相应内容排序正确的是(  ) ①耕地紧张 ②乱砍滥伐 ③植被破坏 ④地形起伏大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①③② 【解析】 根据图中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回答。人口密度大,粮食不足,导致毁林开荒;薪柴不足,导致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地形起伏大加剧了水土流失。 【答案】 D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相同面积、不同土地覆被水土流失的观测结果如下表。据此完成9~10题。 降雨 量 (mm) 降雨 强度 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径流 量(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 (L) 泥沙量 (kg) 径流量(L) 泥沙量(kg) 33 弱 111 0.1 155 41.3 153 4.7 154 18 14 很强 29 0.5 327 39.4 71 0.8 212 25 19 强 28 0.3 113 1.2 51 0.4 52 0.6 9.相同降雨强度下,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 A.混交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B.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荒草地 C.混交林地 油松幼林地 荒草地 坡耕地 D.混交林地 荒草地 油松幼林地 坡耕地 10.下列判断中,符合该地情况的是(  ) ①自然恢复植被的生态效益优于人工单一树种针叶林 ②开垦坡地可有效改善当地生态 ③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优 ④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优于退耕还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9题,相同降雨强度下,参考表中降雨强度很强和强两项,泥沙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混交林地、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第10题,开垦坡地泥沙量大,易导致生态破坏;油松幼林地保持水土的作用比荒草地小。②④是错误的。 【答案】 9.D 10.B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回答11~12题。 11.“红色荒漠”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①风蚀作用 ②水蚀作用 ③滥伐森林 ④过度放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退耕还草 B.修建水电站 C.人工增雨 D.发展耕作业 【解析】 “红色荒漠”是南方低山丘陵区,由于水土流失而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红壤裸露的现象。治理该种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防

文档评论(0)

gch2510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